那番王命陰陽官選了吉日良辰,祭旗出師。由丞相妥司特與幾家王位同太子郝顯祖監國。番王都駕親征,蒂領元戎先鋒與數十員勇將,大兵三十萬往中原奪地爭城。
到了動身那日,番王別了娘娘妃子,黎明起來。身穿軟甲,頭戴鬧龍金盔,身跨雪花馬,率領文武公卿來至教場,將大纛旗請過。番王焚香禱告,祭奠叩首,隨後是大元帥正先鋒跪拜,焚香化紙馬。番王吩咐響炮抬營,文武百官免進。頓時炮響,三軍催動,一齊出城,浩浩蕩蕩,直奔甘州玉門關大道而來。一路晝行夜宿,安營拔寨,說不盡飢餐渴飲。
那日有探事藍旗報道:“此去離玉門關五十里,再往前進即是長城。”番王吩咐進了長城離關十五里擇寬闊之地安營下寨,設立中軍黃羅大帳,其餘分青赤白黑,分列五營四哨,一聲信炮響,早已安下營寨。那時驚動了玉門關的探事兒郎,忙到營邊探聽已畢,匆匆入城往府帥通報。
且說那鎮守玉門關總鎮姓傅名良弼,是武狀元出身,北直河間府人。天生勇而多智,年方五旬,是一員足智多謀的將軍。聞聽探馬報稱有番兵犯境,現在五十里外紮營。傅總兵忙出示曉諭城外軍民人等,即刻遷進城內,城外房屋用火焚之。一面挑兵守城,一面寫表申奏朝廷請兵防剿。總鎮又傳齊大小兵弁,吩咐小心防範,等候賊人來討戰,再行出兵。這一來驚動朝廷。要知誰來救援,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八回 老國公奉旨救邊 美佳人添丁產子
話說那傅總鎮手下止有三千人馬,要上城守禦實在不敷,再三計議,與關內父老商議,惟有添派民兵,按戶挑取,有人者出人,無人者出資僱請以代。幸虧總鎮在關日久,深得民心,每一令出,人皆樂從。因此選得七千餘名民兵,日給以薪水,分班上城守禦,無一人偷安,日夜苦守,才得關城不破。總鎮因眾寡不敵,不敢出戰,專等救兵。
那差官背了告急的本章,在路起程,不半月工夫已抵京師。忙將本章呈與兵部,求他轉奏。那兵部見是要緊本章,次日一早既遞與奏事處呈進。那日天子駕坐早朝,先看本章。看到玉門關告急的本章,天子吃了一驚,想道:“那西番國素來安靜,何以而今一旦興師人寇?那關乃是緊要所在,萬一有失,秦隴震動,如何是好?如今差遣何人前去,方可退的賊兵?”
皇上躊躇了一會,隨宣李太師鄭皇親等來至殿前,天子將率章給他們細看,命速保舉將才,以救邊庭,好退番兵。
李鄭二人閱了本章,又聽見天子命他薦舉將才去退賊兵。李太師心中細想,朝中現在那些武將,一半衰老,太平日久,誰是退敵之才?竟無人可薦。那鄭皇親忽然想起了一家功臣後裔,赫赫有名,遂奏道:“據臣愚見,開國公常國公帶領前去退敵,何難取勝?”
天子聞奏,龍心大悅,立刻宣召開國公常繼先上殿。那國公聽宣召,忙出班在駕前跪倒,口尊:“聖上宣召微臣,有何聖諭?”天子傳旨:“賢卿平身。”一旁賜坐。
常爺謝了聖恩,在旁坐下。天子遂將邊庭告急,番國犯境,現經鄭皇親保奏:“卿是將門之後,慣戰能徵,朕所以宣卿商議,發兵救援玉門關。卿須不辭勞苦,即日前往,徵平番兵,班師回朝,朕必重加賞賜。想卿世代忠良,諒必能替朕分憂也。不知要領多少人馬,任憑挑選。還有戰將,卿必知孰賢孰否,保舉數人一同隨徵。”
常爺聞聽,口尊:“聖上!臣少年出征,全仗著刀馬純熟,可以取勝。今臣年六十有餘,衰老多病,迥非昔比。如今勉力前徵,但恐不能取勝,有負天恩。”
天子道:“卿年雖老,精神未衰。將在謀不在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止要挑選幾員戰將,有卿排程,何難成功?卿休謙退,快舉戰將,朕好封官。”
常爺聞言無奈,想了一想,朝中將才止有武威侯徐驥,九門提督霍應熊二人,還有幾合勇戰。隨即奏明天子,要調二人隨徵。挑選鐵甲兵五萬,馬隊三萬,擇日提兵前往救援。
天子准奏,立宣徐霍二人見駕,親封常繼先為大元帥,霍應熊為前部先鋒,徐驥為參贊,三日後動身。三人辭駕下朝歸家,一面知會兵部五營,挑選兒郎,三日內動身,不得遲誤。那京營五哨奉了令,連夜挑兵,按下慢表。
且說徐驃與霍公商議,在功臣後裔中如劉李胡康四家內各選了一員小將隨徵。霍公又薦了宋梓為千總,一同前往。
那常爺回至家中,愁眉不展,嘆氣吞聲。夫人蘇氏一見忙問:“老爺何故發愁?”
常爺道:“夫人還不知道,如今番國興師攻打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