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有收錄袁紹這份上書的原因。

另一個是,袁紹也順便解釋了他跟袁術翻臉的原因,在袁紹看來他跟袁術不合完全是由一個人引起的,這個人就是朝廷特使馬日。當初朝廷派馬日和趙歧出使關東,馬日到了袁術那裡,由於他處事不當、偏聽偏信,使得他們兄弟倆成為仇敵。

袁紹說的後一件事十分強辭奪理,但此時馬日剛剛去世,把責任推給死人,反正也無法查證。袁紹想說的是,他很忠誠,很努力,很正直,所以很無辜,很委屈。

袁紹的上書送到許縣,他心裡的氣還沒有散完,又來了一件事把袁紹心頭的怒火徹底逗了起來:袁紹接到詔書,朝廷任命他為太尉。

太尉名列三公,以袁紹的年齡和資歷能擔任太尉一職無疑是件榮耀的事,數十年來,三公已經快要成了袁家的專利,從他父輩往上數,四代人一共出了五位三公。而他這輩人裡還沒人有這個榮耀,如今能當上三公,且是朝廷正式任命而非自己“表奏”的,在家族的三公榜上再續一筆,那將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可是,袁紹一打聽,得知曹操擔任的是大將軍,高興勁一下子沒有了,袁紹認為,曹操既然是大將軍,他這個太尉也就一錢不值了。

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是文武百官的首領,在設大將軍的情況下,三公的地位就矮了一截。尤其是太尉,在三公里分管軍事,與大將軍的職權重疊,更是形同上下級關係。

如果接受太尉的任命,就承認自己甘居曹操之下,這怎麼可以?

袁紹的不滿也有些道理,即使是現在,無論袁紹還是其他人,都會認為曹操只不過是袁紹陣營中的一員,袁紹是上級,曹操是下級,現在居然掉轉過來了。袁紹想,即使自己肯接受,手下這些人會怎麼想,這不是鼓勵大家以下犯上嗎?

《後漢書袁紹傳》說,袁紹上表天子不接受這項任命。《後漢書陳紀傳》進一步補充說,袁紹不僅沒有接受太尉的任命,而且讓位給陳紀。陳紀自然不敢接受,他此時被朝廷任命為外交部部長(大鴻臚卿)。陳紀,著名的穎川郡陳氏家族成員,他的兒子陳群日後成為曹魏陣營裡的名臣。袁紹不接受太尉的任命,這成為一件棘手的事。曹操這才發現,在處理這個問題上他考慮得有些不周。

原本他以為,袁紹無論擔任什麼職務都是名義上的,沒有實質意義,對袁紹來說,太尉已經是很不錯的安排了,他沒費一兵一卒就白得了這個職務,應該滿意。沒有想到,袁紹絲毫不領情,雙方的隔閡反而因此進一步加深了。

曹操早就明白他跟袁紹遲早會有一場決戰,但不是現在。不僅如此,袁紹還是他要利用的力量,跟袁紹過早攤牌,那是極不明智的做法,曹操越想越後悔。

他決定辭去大將軍一職,讓給袁紹,自己擔任司空。

這是很傷威望的事,換成別人,寧可錯下去也不會輕易低頭,但曹操是個務實的人,他寧願損失一些個人威望,也要把與袁紹的同盟關係繼續維持下來。

這項任命很快以獻帝詔書的形式下達,曹操辭去大將軍,改任司空一職。可是,袁紹那邊卻毫無反應,接到詔書後,如果接受,應該立即上書謝恩;如果不接受,也應該有所表示呀。曹操明白,袁紹面子上還有些下不來。

過了年,他想派個有分量的人到鄴縣走一趟,幫袁紹找回面子,讓他消消氣,把大將軍的任命接下來。曹操想了想,覺得孔融最合適。

孔融的名氣沒有問題,目前擔任部長級的將作大匠一職,地位也沒有問題。曹操讓孔融走一趟,還有一個原因,想透過這件事讓他們緩合一下矛盾。

一年多前,孔融還是袁紹的敵人,他跟袁紹的長子袁譚都擔任青州刺史一職,袁譚攻擊孔融,打了大半年。孔融到了許縣後,心裡常常不踏實,總怕曹操哪一天受袁紹之命找他的麻煩。孔融剛一聽說曹操讓自己出這趟差,脊背上直冒涼氣,莫非姓曹的這小子真要把我支到袁紹那裡挨收拾?但孔融是個極聰明的人,經過簡單地分析他很快明白了曹操的用意,曹操想收拾他不會等到現在,曹操是想幫他的忙。

孔融很感激,儘管他以後成了反曹鬥士,但在建安初年他跟曹操的合作還算不錯。孔融接受派遣,於建安二年(197年)三月來到鄴縣,宣佈朝廷對袁紹大將軍的任命。

獻帝不僅拜袁紹為大將軍,而且封他為鄴侯,這是一個縣侯,較袁紹此前的伉鄉侯高一級,還賜給袁紹天子的節鉞,以及只有天子才能擁有的虎賁衛士百名。這還不算,獻帝還給了袁紹一個新的行政職務:督四州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