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
蔡邕給大家介紹道:“這是王公(王暢)的孫子,很有才能,我不如他。”蔡邕同時宣佈:“我家裡的藏書,死後全部給他。”
蔡邕的反常舉動讓人十分不解,王粲即使再有才,也不至於以十幾歲的年齡就能讓名滿天下的大學者折服吧?蔡邕厚遇王粲,要猜測一下的話,或許跟他的女兒有關。
蔡邕的女兒蔡琰,字文姬,在蔡邕的影響下,自幼博學多才,在音樂、詩詞方面很有造詣,作為少年天才的代表,事蹟有幸也入選過南北朝時期編纂的那部《神童傳》中。一般認為蔡琰生於177年前後,與王粲同齡。
蔡琰結過一次婚,丈夫出身於河東郡的世族,名叫衛仲道,是個讀書人,夫婦很恩愛,但就在前不久,衛仲道病逝。衛家人有點嫌棄她,認為她剛嫁進衛家的門就剋死了丈夫。蔡琰無法忍受,回到了孃家。
關於蔡琰離開夫家後到了哪裡,也就是她最後在什麼地方被南匈奴人擄走,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她回到了故鄉陳留郡,在那兒被擄走的;另一種說法是她來到了長安,是在長安被擄的。如果蔡琰在長安,王粲應該能見到她。蔡邕刻意栽培王粲,並且說出那些不同尋常的話,也許有把女兒蔡琰許配給他的意思。
王粲跟曹操一樣,因為“容狀短小”在政壇和社交場所沒少吃虧,不過他似乎很招人喜歡,蔡邕想招他為婿,以後劉表也有這個想法,只可惜王粲似乎都沒有那個緣分。
蔡邕被殺後,王粲悲痛不已,後來王允想招王粲任黃門侍郎,他堅決不從。長安大亂後,王粲南下荊州投奔祖父的學生劉表去了。
王粲到荊州去,最可能走的是武關道,作為當時最有才情的詩人之一,王粲在路上回首長安歲月,不禁哀從心起,於是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詩》,記述了此次南下荊州的過程,裡面有“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以及“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這樣的詩句。蔡琰最終沒有跟王粲走到一起,在一片亂局中,她被南匈奴首領擄到了異鄉,直到許多年以後,被曹操以重金贖回。關於她的故事,以後再說。
【四、賈詡一謀動千危】
處理完蔡邕的事,王允面對著如何解決涼州軍的問題。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讓老將皇甫嵩重新出山,統帥涼州軍,以皇甫將軍的威名,應該可以鎮住他們;另一種意見認為應把涼州軍全部殺掉。前一種意見佔大多數,持後一種意見的,是呂布等幷州派。
幷州派想借用士人和社會力量趁機消滅涼州派,然後自己獨霸朝廷。王允沒有采納呂布的主意,但自己又是個沒有主見的人,他一會兒想赦免涼州將領的罪過,一會兒又想下令解散涼州軍,弄得外面謠言四起,都說王允要大開殺戒,最少要殺十萬人。
後來王允決定還是解散涼州軍,馬上有人表示異議,說如此一來涼州軍人都會人人自危,天下必亂。
然而王允認為,關東聯軍是自己的盟友,現在董卓死了,還把大軍駐紮在函谷關、陝縣一帶,必然讓盟友疑心。他堅持將涼州軍就地解散。
涼州軍人都在想,蔡邕那樣的人王允尚且不放過,現在我們要是被解散了,馬上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魚肉。所以,當李肅帶人拿著詔書到陝縣宣佈解散涼州軍的時候,牛輔等人起兵反抗,李肅大敗而回。呂布斬殺了李肅,親自迎戰牛輔。
還沒等呂布動手,牛輔自己先出了事。晚上大營裡發生夜驚,全營一片混亂,牛輔心驚膽顫,準備隻身逃走,結果被手下人幹掉了。
李、郭汜、張濟等涼州大將聽說牛輔被攻,急忙馳援陝縣,到達後牛輔已死。李等人沒了主意,派人到長安向王允請降,王允既沒有立即同意,也沒有說不能赦免。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一年之內,不能有兩次赦令。”
本年的正月裡曾經大赦過一次,一年不能有兩次大赦,這倒也是制度規定。王允這時候變成了遵章守紀的模範,只不過在此時這非常不合時宜。
李等人六神無主了,他們原來都是跟著董卓混世界的,所有的大主意都由董卓拿,他們只管打打殺殺,他們既來不了文的,也搞不了政治,只想榮華富貴,能過上花天酒地的生活。現在領路人董卓、牛輔都死了,他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好。
既然人家不願意現在赦免他們,等明年可以頒佈赦免令時再打報告上去的話,這中間還有大半年時間,顯然不大可能。李等人簡單商議一下,決定讓隊伍自行解散,大家化整為零繞道逃回家鄉涼州。
這時候,原牛輔所部的一個師長(討虜校尉)出來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