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部分

光祿勳、衛尉(掌管宮省禁衛)、太僕(掌管皇室車馬)、廷尉(掌管司法)、大鴻臚(掌管接待諸侯與少數民族)、宗正(掌管皇族事務)、大司農(掌管國家財政收支)、少府(掌管皇帝器用服飾)。

西漢三公雖然互不隸屬,但丞相的地位顯然高於御史大夫以及太尉。與東漢三公相比,丞相的權力更大,這從它的內設機構及編制上就可以看出來,西漢丞相下設十三曹,相當於十三個處,標準的編制為三百八十二人。

這些主要的部門分別是:西曹,負責丞相府內的吏員任用;東曹,負責政府二千石官員的升降,包括軍中的武將在內,二千石相當於部長級,在地方上就是太守一級,在軍隊裡相當於將軍,這個部門的權力極大;戶曹,負責祭祀、農桑;奏曹,負責管理政府的一切章奏,相當於唐代的樞密院,明代的通政司;詞曹,負責民事法律訴訟;法曹,負責交通以及郵驛等;尉曹,負責運輸,類似清代的漕運總督;賊曹,負責偵辦盜賊;決曹,負責刑事審判;兵曹,負責兵役;金曹,負責管理貨幣、鹽鐵;倉曹,負責管理國家糧庫;黃曹,相當於丞相府總務處。

從這些內設部門的職能可以看出,丞相府實際上就是一個標準的小內閣,人事、行政、經濟、交通、司法、外交、軍事無所不管。正因為它的權力太大,所以漢武帝重視尚書檯,把權力從丞相手中逐步收到自己身邊的一群秘書們手裡,削弱丞相的權力。到了東漢,乾脆設新的三公,把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互相制衡。

從西漢到東漢,一直存在圍繞著皇權與相權展開的鬥爭,天子是否強勢,成為決定鬥爭勝負的焦點。而到了東漢中後期,政治鬥爭中又夾進來外戚、宦官,形勢更加複雜。三公在現實政治格局中已經完全被邊緣化,直到曹操擔任司空以後。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這次政治體制改革倒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對於曹操成為丞相,大家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叫什麼只是個名分而已,實質內容並沒有大的改變。

這場政治改革有一個小小的由頭。這一年年初,司徒趙溫突然徵辟曹丕,也就是徵調曹丕到司徒府來工作。因為曹丕的特殊地位,趙溫的這項提議在外人和曹操自己看來並不是有意討好,反而有點惡搞的意思,因而觸怒了曹操,趙溫因此被免官。

作為名義上唯一與曹操地位相當的在職官員,趙溫的日子並不好過,他時刻擔心會做錯什麼事,或者犯了曹操什麼忌,從而惹來殺身之禍。這種樹大招風的心理一直左右著士大夫出身的趙溫。此時,因為一件不大不小、也算不上丟人的事被免官,對於趙溫來說與其是不幸,不如說是幸運。

所以,有人認為這說不定就是趙溫有意而為之,目的是全身而退。趙溫被免官之後,三公只剩下曹操一人,此時恢復丞相,曹操更是理所當然地成為唯一候選人。

六月,獻帝命太常卿徐拿著天子的符節前往鄴縣,拜曹操為丞相。徐就是那個從袁術手下逃脫,並將傳國玉璽歸還漢室的功臣。根據《後漢書徐傳》的記載,曹操對這項任命也作了禮節性的推辭,甚至要把丞相讓給徐當。徐再弱智或者再官迷心竅也斷然不敢應承這種事,堅決予以拒絕(操以相讓,不敢當)。

於是,曹操正式就任丞相,同時任命郗慮為御史大夫。

西漢的三公除丞相外,還有御史大夫和太尉三職。曹操此次恢復丞相制的同時,又恢復了御史大夫,但沒有恢復太尉。有人認為御史大夫很重要,相當於“副丞相”,曹操把如此令人矚目的職務給了名不見經傳的郗慮,確實讓人大出意外。

郗慮字鴻豫,兗州刺史部山陽國高平縣人,跟劉表一個縣。他進入曹操陣營比較晚,但他有一人特殊身份:鄭玄的學生,這讓他沾了不少光。以鄭玄在當時文化界無人匹敵的地位,他的學生崔琰、國淵、王基等人在社會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加入曹操陣營後都很受重用。

郗慮從小就受教於鄭玄,建安初年來到許縣,在曹操的推薦下做了侍中,並以侍中的身份兼任九卿之一光祿勳卿。對於這項任命獻帝顯然有些不以為然,他曾當著郗慮的面問少府卿孔融:“郗先生有什麼特點和長處(鴻豫何所優長)?”

孔融看著郗慮平步輕雲早就有些不爽,他一點不考慮當事人就在旁邊站著,回答獻帝說:“可以打發他到路邊站崗,不能讓他掌權(可與適道,未可與權)。”

打人不打臉,傷人不揭短,當面受到如此侮辱,郗慮十分惱怒,他反駁道:“孔融當年主政北海國,政治疏失,人民流散,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