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花就是蔓陀羅,它有鎮痛、麻醉的作用,當年華佗製作“麻沸散”,其主要成份就是蔓陀羅。
據說華佗村現在到處都種上了蔓陀羅,看到這些花,不禁把人們的思緒又拉回到一千多年前,讓人們對這個偉大的醫學家多了一份懷念之情。
【四、文姬歸來】
建安十三年(208年)註定成了多事之秋,但很多事件都被這一年年底發生的赤壁之戰所掩蓋而幾乎被湮沒了。
這一年除了北征烏桓,除了郭嘉、曹沖和華佗之死,還有一件事不能被忽略,那就是一代才女蔡文姬的歸來。
前面介紹過蔡文姬的身世,圍繞著她至今仍有許多待解之謎,如她的生年,被匈奴人擄走的時間、地點,以及在匈奴人那裡的身份等,這些問題曾經引起過一場激烈的討論,蔡文姬一時間成為漢末女性中在當代人氣最高的人。
基本可以明確的是,蔡文姬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贖回的。
蔡文姬的事蹟主要儲存在《後漢書董祀妻傳》裡,但這篇傳記在許多地方也語焉不詳,且充滿爭論。根據這篇傳記,蔡文姬嫁給河東郡名族衛家,丈夫叫衛仲道,嫁過去之後不久丈夫就死了,沒有孩子,於是回到孃家。蔡文姬的孃家在陳留郡(今河南開封)。
興平年間,天下大亂,蔡文姬在一片兵荒馬亂中被“胡騎”所擄,輾轉到了匈奴人那裡,被迫改嫁,在“胡中”生活了十二年,並生下兩個兒子。
這些記載不僅簡單,而且與其他史料有相牴觸之處。興平年間蔡文姬的父親蔡邕還在人世,並且是董卓的座上客,他不應該讓女兒待在老家陳留郡,最後被亂兵所擄。所以,既是大文學家又是歷史學家的蘇軾就認為,蔡文姬是在長安被胡人所擄的,時間比興平年間稍晚一些。
蔡邕當年對王粲有超乎尋常的賞識,並要把家學及後世託付於他,也引起人們對他是否有意招王粲為婿的猜想。當然,這只是猜想。
後來蔡邕被殺,王粲遠赴荊州,蔡文姬即使身在長安,也變得孤苦伶仃。
總之,她是個少有的才女,卻也有著非同尋常的苦命。
她的父親雖然是名滿天下的大學者,而且是一名朝廷官員,但是還在幼年時代,她的幹部子女身份就沒有了,因為她的父親招惹了宦官而被流放。
在那個年代,被流放的人身份就是奴隸,其命運可想而知。
後來靈帝駕崩,宦官被滅,董卓上臺,慕蔡邕之名重新啟用他,父女二人的命運才有了轉機。這時候,蔡文姬大約十二三歲。
根據推測,她十四五歲的時候嫁給了衛仲道。丈夫是個讀書人,對她也很好,丈夫一家在當地也是旺族,一切看來都很好,她應該開始幸福的生活了,但不幸得很,蔡文姬剛過門不久丈夫就因病死了,她背上了剋夫的惡名,加上沒有孩子,被迫回到了孃家。
河東郡大致範圍是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帶,這兒離長安更近,離開夫家的蔡文姬應該到長安找父親去,這似乎更合乎情理,所以蘇軾等人堅持認為她到了長安。
如果蔡文姬來到了長安,等待她的將是更大的不幸。
因為沒過多久,董卓被除,在王允等人眼裡蔡邕是董卓的爪牙,必欲除之而後快。因為那一聲嘆息,父親身首異處。
蔡文姬從此又無依無靠了,就在她不知何去何從之際,長安陷入了更大的動盪,董卓的舊部重新殺了回來,長安成了人間地獄。
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蔡文姬沒能躲過這一劫,她被涼州軍中的“胡騎”擄獲,成了這些異族的戰利品。
古人一般把北方各少數民族統稱為胡人,俘獲蔡文姬的是匈奴人。
在東漢,匈奴分成了兩個部分: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親漢,北匈奴被打敗,但其地盤被後來崛起的烏桓、鮮卑等部族瓜分,南匈奴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一度只有南北三百五十里、東西二百五十里的有限區域。南匈奴也在分化,一部分居住於河東郡平陽,即今天山西省臨汾附近;另一部分居住於所謂的“西河美稷”。關於後一個地方至今存在爭論,有人認為它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伊克昭盟,也有人認為它在山西省的離石。
史書記載蔡文姬落入左賢王的部落中。南匈奴的首領稱單于,有呼廚泉、於扶羅等著名的南匈奴單于,左賢王應該是他們手下的部族首領,叫什麼名字已不得而知,到底生活在平陽,還是生活在西河美稷也無法推斷。
所以,蔡文姬落於匈奴人之手後,可能生活在內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