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在雍州暫時沒有大的威脅,但是漢中郡的右翼,問題卻比較嚴重。
漢中郡的右翼是房陵郡、西城郡和上庸郡,這是曹操上次徵張魯後新設的,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省安康、商洛以及與此相鄰的鄂西、川北等地,房陵郡的太守名叫蒯祺,他出身於荊州蒯氏家族,原來在劉表手下任職,劉琮投降曹操後蒯祺隨之投降,曹操任命他為房陵郡太守。
蒯祺還有一個特殊身份:諸葛亮的姐夫。諸葛亮有兩個姐姐,其中一個嫁到了蒯家,丈夫就是蒯祺。
劉備佔領漢中後,任命孟達為宜都郡太守,命令他進攻房陵郡。孟達一鼓作氣拿下了房陵郡,順便把蒯祺給殺了。
或許孟達事先不知道蒯祺跟諸葛亮的關係,所以把蒯祺殺了;或許孟達知道蒯祺的身份,但覺得他是敵對陣營,沒有多想就把他殺了。史書沒有記載諸葛亮對此事的反應,但多年以後孟達遇到了麻煩需要諸葛亮伸出援手時,想必孟達才忽然發現他當初殺了這個蒯祺是多麼不合適,這些都是後話。
劉備派養子劉封從漢中出發,沿漢水南下與孟達會合,並領導孟達原來的部隊(統達軍)。劉封此時的職務是副軍中郎將,大概相當於旅長,勉強算個師長,而孟達作為郡太守無論年齡、地位都高於劉封。孟達剛剛攻佔了房陵郡,立了大功,對於劉封這個“太子爺”孟達很不服氣,這為他們日後矛盾暴發埋下了伏筆。
據《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孟達攻下房陵郡之後,劉備擔心對他難以控制(先主陰恐達難獨任),這才派劉封與孟達會合。劉備一定會把此去的真正意圖告訴劉封,所以劉封才會一直不把孟達當回事。
劉封指揮孟達攻打上庸郡,上庸郡太守申耽投降。這個申耽是地方實力派,先後名義上歸過劉表和曹操,但他是個土皇帝,獨立性很強。為了籠絡申耽,劉備拜他為徵北將軍,兼任上庸郡太守,拜申耽的弟弟申儀為建信將軍,兼任西城郡太守。
這樣,曹操辛苦經營的漢中、房陵、上庸、西城一線全部落入劉備手中,在西線戰場的這一輪爭奪戰中,曹操大敗。
如前所述,在以往劉備直接與曹操的交手中總是負多勝少,漢中之戰是他們最後一次直接指揮的對攻戰,結果劉備贏了,贏得很徹底也很漂亮。
劉備開拓荊州,佔有益州,吞併漢中及上庸三郡,這些都發生在短短几年之中,想當年,劉備只要一聽說曹操來了就會立即逃竄,如今也敢跟曹操硬拼死磕一把,而且還把曹操弄得很狼狽。
論地盤和實力以及個人聲望,劉備認為自己比曹操已經不差什麼。曹操撤走後,這一年的七月,劉備在漢中正式稱王,實現了和曹操真正的平起平坐。
曹操是魏王,劉備稱的是漢中王。
和曹操當初稱王一樣,劉備手下也聯名給獻帝上了一份勸進表,這份勸進表由一百二十七位文臣武將共同署名,其中包括: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左將軍長史兼鎮軍將軍許靖、營司馬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射援、軍師將軍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張飛、徵西將軍黃忠、鎮遠將軍賴恭、揚武將軍法正、興業將軍李嚴。
以馬超領銜是因為他的影響最大,同時他曾經被朝廷正式任命為徐州刺史,雖然沒有去上任,但資歷在那兒擺著呢。許靖排第二,因為他是個天下知名的大名士,曾經被任命為巴郡太守,是朝廷正式承認的官員。這份勸進表從罵董卓開始,接著罵曹操,說他們竊取國家權柄,殺害皇后太子,禍害天下百姓。而劉備正是撥亂反正的那個人,他曾經跟董承合謀誅殺曹操,雖然沒成功,但一直心繫朝廷,希望有朝一日保護天子重返洛陽(克寧舊都)。自從在漢中擊破曹操,海內英雄望風蟻附,但是劉備至今只是個左將軍,名望不顯,不利於捍衛朝廷(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
所以,大家希望依照舊典,共同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同時拜為大司馬,以漢中郡、巴郡、蜀郡、廣漢郡、犍為郡五個郡為封國,其下設官署按照漢初諸侯王的體制執行(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
從大家給劉備所上的名號來看,基本是參照著曹操來進行的。曹操封魏王同時任漢丞相,劉備就以漢中王同時任大司馬,丞相高於司空、司徒等三公,大司馬號稱“上公”,也比東漢的三公高,唯一不同的是,劉備實際控制的地盤較少,不能像曹操一樣用十個郡作封國,他只有五個郡。
劉備設壇場於漢水之南,陳兵列陣,在群臣陪侍下,登壇拜讀了一份寫給獻帝的奏表,之後拜受漢中王的玉璽、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