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一番話,讓羽無言以對。
《三國志魯肅傳》說關羽與魯肅當場達成和解協議,雙方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歸孫吳,湘水以西歸劉備,一場危機以和平手段化解。
其實,雙方和解的決定不可能在單刀會上做出,關羽和魯肅都沒有這麼大的決策權。雙方很快達成和解,原因是此時曹操已進軍漢中,劉備吃不消,主動與孫權求和(會聞魏公操將攻漢中,劉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於權)。
劉備派誰出使孫權史書沒有記載,孫權派來的回訪使者是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
據《三國志諸葛瑾傳》記載,諸葛瑾出使劉備,會面的地點應該是在成都。曹操進軍漢中後,劉備已從公安回到成都,所以諸葛瑾還看到了他的弟弟,已離別了二十年的諸葛亮。
但是,他們只談公務,不談私事,私下也沒有見面(退無私面)。諸葛瑾由於身份特殊,以後還多次出使蜀漢,但公私分明的做法一直保持著。
在諸葛瑾回訪後,雙方才達成正式協議,以湘水為界將荊州一分為二,湘水以東的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歸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
根據這個協議,孫權收穫很大,當初他讓出的地盤僅是半個南郡而已,如今卻拿回來差不多三個郡。
孫權如果要表達謝意的話,一定得感謝曹操,沒有曹操幫忙,劉備又怎麼肯心甘情願地讓出地盤呢?
【七、逍遙津】
孫劉聯盟暫時得以維繫,劉備把主力調往益州北部,專心對付曹操去了。孫權決定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大幹一把,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就在曹操剛剛攻入張魯大本營南鄭的前後,孫權集合十萬人馬進攻合肥。曹操上次離開合肥的時候,留下張遼、李典、樂進三員猛將,但給他們留下的人馬並不多,只有七千人。
曹操也考慮到孫權將趁自己遠征漢中之機向合肥發難,他已經想好了對策,但沒有公開,而是寫在一封密函裡,交給留守部隊的聯席參謀長(護軍)薛悌。
當互不隸屬、軍職也相當的幾路人馬共同擔任某項防務時,為了便於各路人馬之間的溝通、聯絡和協調,往往設護軍一職,他們地位一般不是特別高,但直接向曹操本人彙報,直接接受曹操的指令,因而地位很重要。
曹操走後薛悌謹遵指示,沒有開啟過那個密函,直到孫權率十萬人馬向合肥殺來,薛悌想時候應該到了,趕緊當著張遼、樂進、李典諸將的面開啟來看。大家還以為丞相留下了什麼秘密武器,期望值挺高,誰知只看到上面寫了幾句話:“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大家有點失望,當前明顯寡不敵眾,宜採取守勢,等待援軍的到來,如果主動出擊,能否取得勝利實在很懷疑。只有張遼認為丞相的指示是正確的,他說:“曹公遠征在外,如果我們坐等待援,敵人必然會擊破我們。所以曹公命令我們趁敵人沒有集齊之時發起攻擊,挫傷他們的銳氣,以安定軍心,然後才能守住。”
樂進、李典等人還有些猶豫,張遼有些生氣:“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如果還要懷疑,我張遼願意單獨一戰!”
李典跟張遼平時有矛盾,此時慨然說道:“這是國家大事,我不能以私心而忘記公義,請讓我跟隨你前進!”
於是,張遼連夜招募敢死隊,共選了八百人,殺牛饗食,讓他們飽餐一頓。天亮後,張遼親自披甲持戟,率領這八百勇士殺入敵營。
張遼一邊殺,一邊大呼自己的名字,他們連殺數十名敵人,其中還包括兩員將領。他們衝鋒的速度極快,轉眼殺到孫權的指揮部(衝壘入至權麾下)。
孫權完全沒有料到,他大吃一驚,不知道如何辦,跟前有一個土堆,可能是一處墳堆(高冢),孫權顧不了那麼多,抱著一把長戟就上了土堆。張遼站在土堆下,高喊讓孫權下來一戰。孫權不敢動,這時孫權手下諸將殺了過來,將張遼圍住。
張遼率身邊數十人又往外面殺,剛殺出重圍,聽見後面有人求救,回頭看是自己帶來的人裡有被孫吳士兵圍住不能脫身的,張遼於是又往回殺,所向披靡,敵人沒人敢擋。張遼順利地將被圍計程車兵解救出來。
這一戰從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張遼就用這八百人在孫權大營裡連衝帶殺,孫吳軍隊居然毫無辦法,看著他們殺進殺出,孫吳士氣大損。
孫吳軍隊又攻了十多天,被士氣高昂的曹軍擋在城下無法得手,孫權決定撤兵。
孫吳軍隊接到命令陸續撤退,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