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國君了。

原來小白並沒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帶的銅鉤上,便幸運地躲過了劫難。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於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栽下馬去,瞞過了管仲。然後他們抄小路疾馳回國,搶先登上了國君的寶座。魯國軍隊見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門,哪知齊國早有防備,魯軍大敗而回。

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以後,要封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極力推薦管仲,他對齊桓公說:“管仲之才,勝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圖,非管仲莫屬。”齊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曠世奇才,又見鮑叔牙竭誠推薦,於是決定捐棄前嫌,重用管仲。為了能讓管仲回國,齊桓公派人對魯國國君說,殺掉公子糾,縛送管仲回國,以報一箭之仇。若不應允,即興兵伐魯。魯國弱小,只得照辦,殺了公子糾,把管仲捆綁起來,裝入囚車,送回齊國。管仲自以為必死無疑,他早已置生死於度外,大義凜然,泰然處之。哪知當他被押進宮廷時,齊桓公快步走下座位,親自為他鬆綁,當即拜他為宰相。齊桓公的這一舉動使管仲深受感動,從此他盡心輔佐齊桓公,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結果齊國大治,國力大增。管仲又建議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存邢救衛,九合諸侯,最後終於稱霸天下,成為春秋時期五霸之首。

當然,即使是在和平時期,對人才的任用也不應該求全責備。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如果求全責備,那就沒有人才可用了。春秋時期的五霸之一楚莊王有一次舉行晚宴,招待百官大臣,由他的愛妃親自給大家斟酒。正當大家吃得酒酣耳熱時,突然吹來一陣風,把所有的燈燭都吹熄了。在黑暗之中,不知是誰伸手捏了一下王妃的手,王妃順手扯下了這人的冠纓,要楚莊王追查沒有冠纓的大臣。楚莊王認為,酒後失態,此乃人之常情,若因此而查處,不僅敗了宴會的興致,而且會傷害國士之心。不一會兒,燈燭重新點上,楚莊王宣佈道:“今日群賢齊集,寡人十分開心,請各位在宴會上勿拘禮節,現在大家都把冠纓摘下,我們就來一個絕纓之宴吧。”說完就首先把自己的冠纓摘了下來。滿朝文武將官紛紛摘下冠纓,宴會極歡而散。幾年之後,楚國在與晉國的一次大戰中,楚莊王身處險境。正當危急之時,有一位軍官表現得十分神勇,捨命救出楚莊王。楚莊王要重賞他,並問他何以如此神勇。這位軍官回答道:“陛下,我就是當年絕纓會上那個失去冠纓的人啊。”

兩個雞蛋與“用人如器”

戰國時期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衛侯徵詢臣下的意見,請他們推薦能夠統兵禦敵的將才。子思向衛侯推薦苟變,說這個人很有軍事才幹,可以擔當重任。可是衛侯卻搖著頭說:“我知道他是一個將才,但我聽說他在向老百姓徵收田稅時,曾經隨手拿過人家兩個雞蛋,像這種愛貪小便宜的人,怎麼能任他為將。”子思不同意衛侯的人才觀,他對衛侯說:“聖明的君主用人,就好比匠人使用木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合抱之木雖死,但匠人絕不會把這棵大樹全部丟棄。現在正是諸侯爭霸的時期,得人才者興,失人才者亡。我國地小兵少,屢遭外侮,正當廣集人才之時,怎麼能因為兩個雞蛋的區區小事就捨棄一位大將呢?”衛侯覺得子思講得很有道理,便立即採納了他的意見,起用苟變為將。

“用人如器”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人才理論。“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一次魯國季氏的家臣仲弓問孔子為政之道,孔子說:“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意思是說,對於官吏要善於引導,赦免他們的小過失,選拔賢明的人才。可見孔子也主張“赦小過”,並把這一點作為為政的一條原則。我國古代的學者和政治家大都懂得這個道理,提出過許多類似的論述。《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為政者對於下級過於苛求,就不可能真正得到人才。西漢著名的學者劉向在《說苑·政理》中指出:“成大功者不小苛。”能成就大事業的人往往不苛求小過。東漢陳寵也說:“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曹操為了網羅人才,曾釋出過一道《敕有司取士無廢偏短令》,其中指出:“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貞觀十四年(640年),魏徵上疏太宗說:“若任以大官,求其細過,刀筆之吏,順旨成風,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陳也,則以為心不伏辜;不言也,則以為所犯皆實。進退維谷,莫能自明,則苟求免禍,矯偽成俗矣!”《資治通鑑》卷一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