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電,是有難言之隱:他同意黃克誠的意見,卻不能不執行毛澤東的決定。

4月18日攻佔長春,林彪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天清晨,即發出一封電報:東北局中央:⒈長春攻佔意義甚大。

⒉敵新一軍三個師,七十一軍兩個師正向四平進攻,現一個師已被我大部殲滅另一個師被我殲滅兩個營,我方傷甚大(開原起義約四千人)。

敵昨日已直接開始攻四平,我守軍決戰至最後一人。

⒊望令攻長春之楊國夫部曹裡懷部及第八旅等有戰鬥力的部隊星夜南下,至四平急進,決不可以攻長春傷亡與疲勞而有所影響,否則對大局極不利。

⒋長春只留少數部隊保衛城市。

本溪、大窪的勝利,長春、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的迅速奪佔,使黑土地局勢一時變得好看了些。於是,林彪調兵遣將,“守軍決戰至最後一人”。

其實,沒有這些,林彪也不會違背毛澤東“化四平為馬德里”的決定。

1945年11月21日,林彪在錦西發出那封“應避免倉促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的4A電報後第二天,又接到劉少奇代表中央擬定的《全力消滅錦州頑軍》的電報(40)。這無疑是與林彪那個“根本意見”相悖的,但他仍然回電表示執行中央決定。

有必要把這封電報抄錄如下。

軍委:⒈我決心在錦西高橋以西山地進行大規模的殲滅戰。

⒉梁師黃師應迅速到江家屯地區附近一帶迅速休整恢復體力鼓舞士氣,同時派出高幹偵察地形提供作戰意見度以小部控制大小虹螺山(峴)構築據點。

⒊已令沙李部在高橋錦西(三十里)附近正面抗擊敵人牽制敵先頭,目前則派出小部隊逼近敵人進行騷擾與夜襲。

4楊國夫部應以一個團接近鐵路逼近與吸引敵人,其主力應到楊家杖子毛家屯一帶望立即行動。

⒌此戰關係全國政治形勢關係東北前途,必須以最高度的積極與勇敢組織與進行這一戰役,望加速休整部隊儘可能求得部隊的足衣足睡蓄養精力以便猛衝敵人向敵人肉搏。

林彪

廿三日十一時

雖無“決戰至最後一人”的話,但決心和氣魄都是夠大的。

但要以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他都會命令他的部隊死守死地,直至戰至一兵一卒,那就不是林彪了。

林彪調集十四個師(旅),以四平市區為中心,構成一條東西蜿蜓百餘里的防線,先後擊退敵人正面進攻和迂迴,打成對峙。

5月15日,杜聿明調集十個師,分三路突擊四平。以新1軍擔任正面攻擊;71軍兩個師向四平以西攻擊,威脅側翼;以新6軍等五個師向四平以東迂迴,企圖截斷民主聯軍退路。

四平,危機四伏!

四平北不到20裡的一個小鎮梨樹,這些日子變得格外熱鬧,簡直有點車水馬龍了。民主聯軍的在車、馱車,偶爾也有幾輛繳獲的美製道奇,和接收的燒木炭的像患老年慢性氣管炎一樣吭哧著的日本汽車,使僅有的一條十字小街愈發顯得狹窄、擁擠了。在南面轟轟隆隆的炮聲中,綢布店,糧米店,醬菜店,雜貨鋪,大都關門了。幾家飯館倒是格外興隆,穿著灰色、黃色和灰不灰、黃不黃的軍裝的人,進進出出。老闆們點頭哈腰迎送著,一個個笑逐顏開。不過,在迎進送出和數票子的同時,也都在察顏觀色,並不時打著眼簾向那炮聲隆隆處望一陣,隨時準備帶上早已打點好的金銀細軟“跑屁頭”(東北話,即“逃難”)。

小鎮東南角一棟平房裡,林彪在踱步。

這是一箇中學教員的家。如今的中學教員家庭,除了書外,內外觀很難與周圍居民找出差異。此時非同一般,起碼這3間青磚瓦房的那幾扇玻璃窗,就可與七品“縣太爺”相比。明亮的屋子裡,最顯眼的是牆上那幅以四平為中心的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和地圖上那些擠擠匝匝的紅綠色小旗。

林彪踱步的起始點都是這幅地圖。踱著踱著,就站到地圖前望一陣,有時踱到院子裡,踱回來還在地圖前止步。有時好像什麼也沒踱出來,望一陣子又繼續踱。有時就說:小季,記錄。於是,一封電報就飛向前線,或是東北局,或是延安。如果說這期間還有什麼動作,就是伸手到桌上那支布袋裡抓把黃豆,像如今銀幕和熒光屏上一些外國人嚼口香糖那樣嚼著,腳下繼續踱著。

流血的政治的輪子在黑土地上飛旋著,也在林彪的腦子裡飛旋著。

世界上沒一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