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不堪一擊,只一個回合就給建章軍打得沒有了還手之力,潰不成軍。
這是漢匈奴戰史上,第一支與匈奴鐵騎硬撼的騎兵,意義重大!
從這一刻起,漢匈戰史上,漢朝騎兵不如匈奴鐵騎,匈奴鐵騎橫行無忌的歷史已經結束,漢匈戰史已經揭了新的一頁。
不管將來的戰事如何發展,漢朝騎兵組建的方向已經找到了,那就是手弩、硬弓、長武器、短兵器。
每一個漢朝騎兵具備四重打擊力,在如此狂猛的打擊面前,匈奴佔不到絲毫上風。
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大力推廣騎兵開始,騎兵作為一個全新的兵種出現在戰場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趙武靈王的騎兵也好,秦朝的飛騎也好,都不如眼下的建章軍戰力強悍。不是因為飛騎的訓練不好,而是裝備不如建章軍多,打擊的手段不如建章軍多。
一個騎兵運用的新天地,已經出現在漢朝!
一百四十
望著地上累累積屍。伊稚斜心中宛如打翻了五味瓶,極不是滋味。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五千精銳竟然給三千建章軍一個合回就打敗了,而且他還是完敗!
完敗,就是沒有一點還手之力,傷亡慘重。
騎兵硬撼,遭到完敗的,在匈奴歷史上只有一次,頭曼單于在河套敗於秦朝飛騎之手,那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漢朝騎兵何時有如此戰力了?
這是他自己訓練的軍隊,非常精銳,就是比起單于本部兵馬,也不見得遜色。更別說,他還有人數上的優勢,以五千對三千,差不多是二人打一個了。
以如此的兵力優勢,就是對上匈奴的射鵰者,也不見得就敗,即使要敗,也不會這麼慘。
可是。他就是敗了,完敗!
這對伊稚斜來說,那是何等的震憾了。他驚訝、難以置信、詫異、震驚……諸般滋味齊上心頭,酸甜苦辣麻齊聚,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何種滋味。
伊稚斜只覺身子發僵,腦袋裡嗡嗡直響,一片空白,漢軍這打法太出乎人的意料了!
隱隱約約中,伊稚斜意識到,要是漢朝的騎兵都照今天這樣來打,匈奴的騎射優勢將不復存在。以後面對漢朝騎兵,要佔到上風,那是奢望,只有給漢朝騎兵壓著打的份。
這不僅僅是訓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裝備優勢。漢朝擁有先進的文明,發達的科技,要什麼樣的裝備,就能造出什麼樣的裝備。而匈奴,只會盤馬彎弓,造不出優良的裝備,遇到享有巨大裝備優勢的漢朝騎兵,匈奴還能有優勢之可言嗎?
伊稚斜精通用兵之道,一明白此點,只覺天旋地轉。
完全可以預見得到,今日漢朝騎兵表現出瞭如此巨大的威力,這一戰結束後,漢朝就會傾盡財力打造精銳騎兵。在漢朝騎兵的四重打擊下,匈奴的末日也就到了。
雖然心中震憾無已,伊稚斜卻是沒有忘了另一件事,那就是逃命。一見情勢不妙,伊稚斜一拍馬背,轉身就逃,他的親衛呼啦一下,護衛著他,用身體替他擋住了箭矢、漢劍,才使他逃過這一劫。
伊稚斜逃命的本領和他打仗的本事一樣高超,只一口氣,就逃出老遠。
周陽已經發現他了:“公孫校尉,伊稚斜交給你了。”
這是公孫賀這輩子聽到的最讓他開心的軍令,大笑著道:“大帥放心,末將一定把他除了!”手一揮,率領五十人追了上去。
其餘的建章軍在周陽指揮下,對伊稚斜的殘部發起猛攻。在遭到建章軍狂風驟雨般的打擊下,匈奴傷亡慘重,信心遭到極大打擊,已經沒有了鬥志。伊稚斜再一逃,就完全崩潰了。建章軍的屠殺很快就結束了。
提著滴血的漢劍,周陽四下裡一掃視,只見公孫賀仍在追逐伊稚斜。伊稚斜的身手極其了得,再加上機警過人,公孫賀竟然還沒有殺掉他。
李廣和軍臣單于的追逐已經結束了。李廣並沒有活捉住軍臣單于,也沒有殺掉他,而是給他逃掉了。
不是李廣不盡力,而是戰馬腳程相近,無法拉近距離,李廣的弓箭射到,已成強弩之末,對軍臣單于構不成威脅。反倒是有不少匈奴向軍臣單于靠攏,一通追逐下來,軍臣單于已經匯聚了近兩千匈奴。
漫山遍野都是匈奴,軍臣單于逃到哪裡,哪裡就有匈奴靠攏,漢軍人數太少,李廣只有眼睜睜的看著他的隊伍越來越多,卻是無可奈何。
漢軍雖然勇猛,殺掉的匈奴也不過數千人。而這裡的匈奴卻是有十萬之眾,軍臣單于就象磁石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