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突轉嚴厲。
這事軍臣單于已經處置過了,斷了他一膀。
“漢人可惡可恨,更可憎。”伊稚斜的語氣轉為平靜:“可是,漢人也有許多可貴之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漢人說的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就是一句不錯的話。大單于下落不明,無人發號施令,你們都在,商議一番,推舉一人做大單于,收拾局面。”
“推舉單于?”
一眾大臣怦然心動。
按照匈奴的風俗,單于之位的繼承由上一代單于指定,相當於漢朝立太子。軍臣單于沒有指定繼承人,而軍臣單于下落不明,就得由匈奴大臣推舉一位單于。
眾人的目光落在左賢王身上,隨後又移開了。
匈奴稱賢為“屠耆”,往往以太子為左賢王。軍臣單于沒有立太子,是以才有如今的左賢王。若是軍臣單于立有太子,他就得讓位。
正是因為軍臣單于沒有立太子,左賢王就是最尊之人,若立單于,他是當仁不讓的。
可是,左賢王兩次不戰而退,讓一眾大臣對他很是惱火,誰也不服他,他就是當上了單于,也沒人鳥他。
當眾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時,左賢王心頭狂跳,差點蹦起來。左賢王僅次於單于,可是,權力差別就是天差地遠。若是能更進一步,當上單于,那是何等的美妙。
眾人的目光移開,他一顆心直往下沉,哪會就此罷休:“本賢王身為左賢王,位最尊,理應做單于。”
“大匈奴的單于必是大匈奴的勇士,你兩次不戰而退,有你這樣的勇士嗎?你不配做單于!”右賢王駁斥了左賢王后,馬上為自己吹噓:“本賢王位尊,勇於作戰,沒丟大匈奴的臉,本賢王才最適合做大單于!”
左賢王膽怯,這讓群臣不滿,他不可能做單于。那麼,論地位,就是右賢王了,眾人的目光集中到右賢王身上。
右賢王自得的挺起了胸膛,滿面紅光。
然而,就在他自得之際,眾人的目光移開了,落在另一人身上。
一百九十四
眾人目光落在伊稚斜身上。沒有再移開。
伊稚斜膽識過人,才智不凡,精通兵略,極有威望,一眾大臣對他很是服氣。匈奴這次南下,伊稚斜也吃過敗仗,可是,他的敗仗與別人不同,他總是能挽救些東西,不象右賢王他們一敗塗地。
漢軍在周陽的率領下,向長城開進時,伊稚斜去偷襲,中了周陽之計,差點給圍殲。正是他處置果斷,只損失了一半軍隊,沒有全部損失。
李廣先一步到達長城,伊稚斜晚了一步,若是換作別人,一定束手無策,而伊稚斜竟然神奇的佔領了一小段長城。正是因為他佔領了這一小半長城,才給匈奴留了一條生路。這些大臣才逃出來。
他的才能為眾人認可,其膽色更是讓他們佩服。
再說出身,伊稚斜是匈奴上代單于老上單于之子,軍臣單于之弟,地位極尊,出身高貴,這也不是問題。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的地位不如左賢王和右賢王。可是,左賢王膽小不敢戰,不能服眾,排除掉了。右賢王雖然敢戰,卻是一敗再敗,沒有挽救到任何東西,眾人對他也不怎麼服氣。
地位最尊的左賢王和右賢王排除了,自然而然的就輪到他了。
“我願擁戴左谷蠡王做單于。”若侯產率先表態。走到伊稚斜身邊,抓住伊稚斜的衣裾。
左大將、右大都尉走到伊稚斜身邊,抓住伊稚斜的衣裾,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一眾大臣一個接一個的過去,抓住衣裾。
只剩下左賢王和右賢王二人了。二人的地位比伊稚斜地位高,他們最有資格做單于,可是,一眾大臣不服氣,二人心中之鬱悶可想而知了。
處此之情,若是不擁戴伊稚斜做單于的話,對他們沒有好處,二人只好忍著不爽,來到伊稚斜面前。跪在地上叩頭道:“見過大單于!”
“見過大單于!”若侯產他們跪在地上,行參見大禮。
伊稚斜正式做起了單于。
他做單于沒有登基典禮,沒有前呼後擁,沒有載歌載舞,有的只是無盡的淒涼。而且,他還是在冰天雪地裡做起了單于。
好在是在冒頓單于的墓前,若是在荒郊野外,那就更加不成體統了。
在漢朝,皇帝的登基大典極其隆重,要歡慶數日。在匈奴,其隆重程度雖不如漢朝,也不會草率,會召集一眾大臣、部落王歡慶。
匈奴大臣不足十人,這就是伊稚斜的臣子。匈奴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