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匈奴的民風民俗決定的。
漠北決戰時,伊稚斜給衛青打敗,率領數百親衛逃走,與匈奴失去聯絡好幾天。匈奴大臣以為他戰死了,左賢王就稱單于,發號施令。後來,伊稚斜回到匈奴,左賢王讓出單于位。做他的左賢王,伊稚斜做他的單于,沒有發生疑忌與殺戮。
查明軍臣單于的生死,這是當前首務,一眾大臣沒有異議。
“第二件事,打探中行說的下落,一定要保護好他。”伊稚斜清冷的聲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啊!”
一眾大臣很是意外,齊聲咒罵起來:“那漢狗可惡!”
“大單于,應該殺了他!”
“都是他的臭主意,要不然,我們不會敗!”
匈奴這次慘敗。一眾大臣把一腔怨氣全撒在中行說身上了。
“哼!”伊稚斜冷哼一聲,群臣不敢再罵:“中行說的謀劃並沒有錯,大匈奴之所以敗,就敗在我們對漢人不瞭解!漢人最有力的武器是弩陣,我們沒有查出來,這是我們的過錯,不能怪在中行說身上。逼漢人和我們打野戰,用火攻破漢人的車陣,都是中行說的謀劃,你們說,這有錯嗎?”
“這個……”一眾大臣無言以對。
逼漢軍和匈奴打野戰,的確是一著妙棋,可惜匈奴沒有想到的是,漢軍的王牌是弩陣,等到明白過來,已經晚了。
至於攻破漢軍車陣一事,更不用說。匈奴打了幾十年的車陣,都沒有辦法攻破,給中行說一個簡單的法子就做到了。他們雖然痛恨中行說,瞧不起他,卻也不能紅口白牙的胡說。
“中行說是漢人,熟悉漢朝,瞭解漢朝內情,他是大匈奴的眼睛。大匈奴要想復仇,就需要這雙眼睛。”伊稚斜是匈奴少數幾個知道中行說價值的人。
匈奴雖然壓著漢朝打了數十年,說起對漢朝的瞭解,就遠遠不夠。要是沒有中行說,匈奴就不可能有這些年的瘋狂擄掠,更不可能有今日之敗。
群臣雖是不願,也不敢不應。
“第三件事,就是要準備過冬事宜。”伊稚斜的濃眉擰在一起了,一個淡淡的川字出現:“今年,將會是大匈奴最難捱的一年!大匈奴數十萬牧民死去,千萬牛羊損失,若是再有一場雪災,會餓死無數。”
這才是匈奴今年最大的困難。周陽那把火的後果是非常嚴重。
正常情況下,匈奴不一定能捱過冬季。更別說損失了這麼多的牛羊,這個冬天一定不會好過。正是因為如此,軍臣單于才沒有退軍,而是堅持與漢軍打。與其讓兵士餓死,不如讓他們戰死。
若是天公不作美,再來一場雪災,餓死的匈奴不知道有多少。儘管伊稚斜智計不錯,可是,一提到這事,也是不得不發愁。
“大單于,我們該怎麼辦?”一眾大臣眼巴巴的看著伊稚斜,等他出主意。
要是在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二話不說,點齊兵馬,殺奔漢朝,進行擄掠,屠戮漢朝的村莊,奪取漢朝的糧草,這問題迎刃而解,根本就不用著問,人人都知道該如何做。
可是,如今匈奴大敗,兵力損失慘重,要想擄掠,在哪裡去找軍隊?
即使調集了軍隊,匈奴新敗,軍心不穩,士氣低落,已經破膽,他們還敢去漢朝擄掠麼?
就算他們有膽去,漢朝已不是以前的漢朝了,會任由他們擄掠麼?有周陽在,一定會給他們迎頭痛擊,說不定會讓他們有來無回。
萬般無奈之下,一眾大臣只好求助於足智多謀的伊稚斜了。
伊稚斜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雙拳緊握,死盯著南方。
南方,正是漢朝所在之處。那裡,曾經是匈奴的倉庫,予取予求的倉庫!只要匈奴願意,隨時可以來擄掠,隨可以來搬取他們需要的東西,絲綢、美酒、茶葉、瓷器,他們想什麼就有什麼。
如今,這一切的一切,早已是過眼雲煙,昔日往事,徒自讓人追憶罷了。
吸口氣,伊稚斜平抑一下心神:“要各部落派人去狩獵,野狼野兔、土撥鼠、草根,能吃的全部要。”
“土撥鼠?”
“草根?”
一眾大臣張大了嘴巴,吃驚萬分。
匈奴是遊牧民族,好打獵,對野狼野兔不感冒,對土撥鼠和草根是正眼也不瞧。要他們去吃土撥鼠和草根,自尊心倍受打擊,哪裡能接受。
伊稚斜掃視一眼眾人,冷冷的道:“我聽中行說講過一個故事,叫臥薪嚐膽。很多年以前,漢人有好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