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伐之事年年有,月月有,出征之前祭祀冒頓單于就行了,用不著在三日後,只要軍臣單于願意,他眼下都可以進行。
他之所以決定要在三日後進行祭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冒頓單于是匈奴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單于,他第一次把匈奴統一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自此以後,匈奴縱橫大漠,無所遇其敵手。更重要的是,匈奴對華夏這個夙敵,佔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是匈奴歷史上的第一次,數十年來,漢朝在匈奴面前只有委曲求全的份,挺不直腰,抬不起頭。
為了結交匈奴,漢朝不得不行和親之策,送漂亮的婦人給單于,還得卑辭甘言,生怕漢朝的婦人沒人要似的。
雖然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上,不乏屈辱的歷史,可是,如漢朝這般,不得不行和親之策的事情。只有這麼一次,這是何等的讓匈奴歡喜,這都是冒頓單于的功勞。
在如此大規模出兵之際,匈奴一定會祭祀冒頓單于,還要隆重的祭祀。要舉行一場隆重的祭祀,需要時間,軍臣單于不得不把日期訂在三日後。
另一個原因,軍臣單于有和冒頓單于較量的心思。
作為首領,不論是漢朝的皇帝,還是匈奴的單于,都是追求功業的,要建立無上功業,讓後人傳頌,這一點是相同的。
冒頓單于是很偉大,他統一了匈奴各部,同時,他在對華夏的戰爭中佔據了上風,讓漢朝行和親之策,送婦人,這是盤古開天在地以來,從未有過的屈辱之事。何等的讓人歡喜。
可是,冒頓單于在對漢朝的戰爭中,除了平城圍高祖劉邦以外,還有什麼得意之事麼?沒有了!遺書謾呂太后,固然讓人引以自豪,調戲一個婦人,更別說還是一個老婦人,有屁的意思!
平城圍住漢高祖劉邦,又怎樣?還不是中了陳平這個漢人的奸計,聽信了婦人之言,放開一條生路,任由劉邦離去。
平城解圍不久,冒頓單于明白過來了,他上了陳平的大當,很是後悔。可是,時過境遷,已經錯過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後悔又有何用呢?
軍臣單于這次南下,信心滿滿,一定能攻破漢朝的北地,縱兵橫掃中原,在匈奴與華夏上千年的戰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會讓漢人跪在他的面前,乞求他的寬恕。
擊敗華夏,擁有中原之地,這是匈奴上千年的夙願。為此,匈奴曾經在春秋之際大舉南下,進入中原。最後卻給五伯號召天下諸侯打了出去。自此以後,匈奴的足跡再未出現在中原,這讓匈奴無比遺憾。
軍臣單于此次南下,一定會進入中原,會成為中原的主人,華夏會成為匈奴的僕傭,任由匈奴呼來喝去,那是何等的大快人心,何等的讓人歡喜。
這是千古偉業,一定會為後輩子孫傳頌。
那麼,軍臣單于就會成為匈奴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單于,他的功業會超越冒頓單于,為後人頌揚!
如此美事當前,軍臣單于能不大張旗鼓的祭祀冒頓單于?與其說他是在祭祀,還不如說是暗中比拼功業,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誘人的前程,莫大功業,軍臣單于眼裡冒出一長串美麗的小星星,彷彿他已經超越了冒頓單于,成了匈奴最偉大的單于似的。
“酒來!”軍臣單于心情好到難以復加的地步,大吼一聲,要傭僕重新擺上羊肉,馬奶子。與一眾大臣接著痛飲。
多落拼死送出的訊息,竟然沒有多少作用,壓根就沒有激起軍臣單于的仇恨之心,多落要是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席間,一眾君臣高聲說笑,大聲謾罵,他們罵得最多的便是周陽這個最可怕的敵人了。殺死周陽,和周陽的妻妾睡覺,這些事是罵了又再罵,罵得口沫橫飛。
他們的心情大好。快活不知時光過,這一飲就飲到天亮了。興致再好,飲了這麼長時間,也該意興闌珊了,軍臣單于就要下令撤宴,就在這時,親衛進來,稟報了一條讓他更加歡喜的訊息。
“大單于,細作傳來軍報,在離龍城三日之程的地方,發現漢軍大量的帳幕……”親衛裂著大嘴,大聲稟報。
“有多少?”軍臣單于心頭一跳,暗想,難道他估算錯了?
“大單于,您莫急,容我細細稟來!”這個親衛卻是一副不急的姿態,以歡喜無限的口吻道:“大單于,這帳幕很多,足夠四十萬漢軍使用,可是,那是空的,沒有人。”
一聽四十萬這個數字,軍臣單于的心頭跳得更加厲害了,正要喝問,親衛已經作出了回答:“昨晚上,漢軍的營地裡鼓聲驚天,響徹天地,動靜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