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協商會議時才公開活動,但1943年他們在昆明時就已經十分活躍。
民盟一些領導人物當時都在昆明講學,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們又在北京出現。其中有羅隆基,後來任北京的輕工業部部長,另一位是吳晗,後來任北京市的副市長,他的劇作《海瑞罷官》成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索。
民主同盟在昆明的其他人士還有聞一多和李公樸;後來他們兩人都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雲南省長龍雲以前是個軍閥,對於民盟在學生中的活動、他或表示寬容,或故意不管。後來,他也作為“民主人士”出現在北京。在西南聯大,人們首先利用牆報表達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和批評,雖然這些文章沒有直接攻擊蔣介石,但它們對整個重慶政府以及蔣介石信任的部下進行了猛烈的批評。
在重慶,戰略情報處(後改名為美國情報處)僱用了許多左翼人士。這些人在宣傳國民黨政府的黑暗方面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外交官和外國記者們都把這裡當作重要的訊息來源地。
1941年4月,蘇日簽定了中立條約之後,日本人馬上開始了他們那項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即殺光、燒光、搶光)。
他們的直接目標就是八路軍,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被迫減少了共產黨軍隊在中國北部平原的出擊,把兵力撤到了山西的高原以及山東的丘陵地區。
從1942年2月到9月,毛澤東在延安發起了整風運動。從這時起一直到1945年春,他有系統地重建了全黨的組織結構。
當毛澤東在北方鞏固他的權力時,蔣介石的政權卻江河日下。
委員長本人變得更專斷、更難於接近,政府官員要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