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就等於無條件投降。
現在,共產黨要求在它領導下重新組建國家,移交管理權,為聯合政府作準備。此外,共產黨的條件一開始就是要國民黨為內戰在道義上負責。國民黨代表團要求共產黨作出讓步,但收效甚微。
4月4日,毛澤東宣佈若是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共產黨要和蘇聯站在一邊,反對美國。這一決定使前來會晤他的人及整個世界為之一震。
15日,周恩來發出最後通碟:國民黨政府必須在4月20日之前接受共產黨提出的和平草案;否則共產黨軍隊將向長江開進。
國民黨代表團派一個成員到南京向李代總統說明形勢。人們所談論的形勢比從報紙上看到的要更加危急,不僅中央軍必須投降,而且投降的人要幫助共產黨勸說其他人也放下武器。
此外,最後通碟寫得也特別清楚:共產黨無論如何要橫渡長江。
李宗仁和他最親密的助手白崇禧就這個問題交換了意見,白崇禧覺得共產黨的條件不可接受。
國民黨代表團團長張治中給李宗仁發來一封急電,建議他接受共產黨提出的條件,但是李宗仁覺得沒有白崇禧的支援,他自己下不了這個決心。
此時,局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事實上,局勢比李代總統知道的要難控制得多。
會談一開始,他就意識到他不能依靠張治中,因為張的親共傾向越來越明顯。因此,他主要依靠代表團的其他成員,特別是過去屬於桂系的黃紹雄及國民黨國防部副部長劉斐。但是黃紹雄的情況和張治中差不了多少,在北平,他就曾打算在共產黨提出建立的聯合政府中任職。至於劉斐,人們後來發現他在國防部已為共產黨秘密工作了好幾年了。
最後,不僅整個代表團主張全部接受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條件,而且他們跟共產黨一起在北平永遠呆了下來。
4月17日,李代總統致電蔣介石,請求他擔任總統、重新成為國家的領袖。蔣介石回電要與代總統李宗仁及何應欽將軍在杭州召開緊急會議,何應欽是李宗仁在危急時刻下令接替孫科的。其他一些國民黨著名人士也在場,包括王世傑、張群、白崇禧等。
在提到共產黨的最後通碟時,蔣介石間李宗仁:“你覺得我們對此應持什麼態度呢?”李回答:“我準備派人去北平和談。”
據蔣經國回憶,蔣介石曾說:
“沒有必要這麼做,共產黨同意和談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部署好部隊打過長江,他們條件一旦成熟就沒有和談的餘地了。此外,和平條件的第一條把責任全部歸結到我們國民黨頭上,黨60年的光輝業績一筆抹掉了。根本不能接受這些條件。”
他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傳閱電報草槁說:“這封電報由我們倆聯名,你作為國民政府的代總統,我作為國民黨的委員長。”草案宣佈與共產黨和談已徹底崩潰,政府遷往廣州,繼續與共產黨對抗。
李宗仁對此說不出什麼,只好同意簽名。
杭州會議制定的一個實際措施,就是新任行政院院長同時也是國防部長,全權控制軍隊。蔣介石為了表明自己的“引退生涯”尚未結束,立即返回了溪口。
李宗仁也感到精疲力盡,他回到廣西的據點桂林,在那裡休養了兩個星期。
最後通碟規定的期限已到,僅在7個小時之後,共產黨集中在長江北岸的大炮就開火了。
那天晚上,陳毅將軍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民黨長江口炮艦有名無實的抵抗下,輕而易舉地打過了長江。李代總統大為恐慌,遂下令撤出南京。
24日,共產黨佔領了南京,紅色軍人成立了“和平籌備委員會”。負責處理接管程式。南京居民注視著勝利了的共產黨軍隊,他們紀律嚴明,沒有姦殺掠奪之事發生,也不碰外國人一指頭,國民黨軍隊對此或許要大為嫉妒了。
南京失守使駐蔣介石首府的一些外交使團的幻想破滅了,但他們發回國內的報告又充滿了新的幻想。
這些人包括印度大使潘尼逃、澳大利亞外長科普蘭以及加拿大代辦切斯特·朗寧,所有這些人都抱有作為“農民革命者”
的中國共產黨定會與國民黨妥協的幻想。
他們分析。共產黨一定需要訓練有素的人員來管理城市和經濟。在這種需求下,有可能成立聯合政府,由李宗仁在聯合政府中領導國民黨。
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深信,即使李宗仁在和談中沒有與共產黨達成協議,共產黨也會尋求美國的援助和合作。他的被保護人中國顧問傅敬波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