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邁步的。在任迪的位面,伊斯蘭教看起來非常極端,並不是教義極端,完全是被逼到窮鄉僻壤的地方,要知道在中世紀,基督徒被黑死病一波又一波的收割,真主的信徒,在飲食和生活上潔淨,在某種程度上遏制的瘟疫。那時候伊斯蘭比基督徒要文明。任迪位面二十一世紀,清真的生活習慣,其實上是一種文明,一個時代的文明,只不過這個文明未能像西方文明踏入工業時代,也沒能像東亞跟著踏入工業時代。所以過去文明留下的痕跡,清真,在新時代,這種文化因為固化沒有隨著工業時代進一步按照自己的文明特色屬性發展,看起來比較教條化。
教條化,加上守著的地方是降水量不足的地帶,好吧,極端就出現了。這是很正常的,中國困頓,且跟不上時代的,又不願意就此退出人類文明舞臺的時候,就爆發出義和團這種對一切外來事物本能無論對錯的排外,無法與外來在時代進步上競爭,就想要杜絕外來衝擊,所以如此。
基督教也絕對好不到哪去,物質困頓戰亂頻繁的中世紀,底層民眾的思想被教會引歪了,狂燒女巫,比今天的is殘暴數倍。倘若伊斯蘭教佔領了一片呢富足的領土然後進入工業時代。嗯,情況就是另一個樣子。
在任迪所在的戰區中,演變空間中西方有兩個著名的時間節點。這兩個時間節點,在任迪所在的歷史線上有痕跡,只不過過波動的痕跡沒有發生徹底逆轉歷史軌道。1529年的維也#納之圍與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嗯,在541298戰區中有的歷史線上,這兩場戰役的結果不同。導致了一系列的情況發生。
奧斯曼帝國奪取了東歐領土,從波羅的海,到東歐大平原,到黑海,到裡海,戰略上對俄羅斯形成了幾千公里的弧線包圍。東正教被徹壓制。
在交通上,從中歐貫穿君士坦丁堡亞歐大陸橋鐵路,讓這個勢力連成一片控制了整個中東,輻射了印度洋。和大英帝國用艦隊撐起全球日不落不同,中東本來就是亞非歐三塊大陸的交叉口。從陸地上修建鐵路,完成物資運送,遠遠要比建造一隻龐大的船隊要輕鬆的多。這就是伊斯蘭教在物資發達的時候發展的情況和基督教國家懟。
不過歷史上要完成這種壯舉還是很巧合的,巧合的就像滿清入關輕輕鬆鬆拿下東方一樣。大部分時間伊斯蘭教龜縮在中東,雖然在印度洋上向著那些熱帶矮人傳教,卻未能在適合文明發展的區域紮根。
適合文明進入工業時代的區域只有兩片,一片就是歐羅巴,另一片就是東方。當然美洲大陸也也算一塊吧,不過美洲大陸的氣候,坑,從百年時間段來看,這個氣候波動的恐怖,恐怖到能直接讓一個很先進的農業文明,足以支撐資本主義萌芽的農業文明,一下子在惡劣的氣候下被打回原形。這種惡劣的氣候,只有工業文明才能抵擋。
工業文明,所謂的踏上工業文明不是一個國家的用度到達了工業時代,而是完備工業體系,現代工業的物資,在外來機器工人停止供應後,這個體系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繼續生產。任迪的位面,西方,整個西方在一起,就是一個工業文明,藍星上優先進入工業時代的西方文明。
至於東方,二戰前,日本算是走這條道路吧,結果二戰後,在美國佬的控制下,只能做一個瘸子。這時候西方算是十分強大了,算是把所有的非西方文明的其他文明進入工業時代變成工業文明的契機都堵上了。
沒錯,如果按西方的照理想狀態下,這個時代進入工業時代的文明只有一個,那就是西方文明,其他古文明什麼埃及文明啊,非洲部落的文明啊,印度土邦的文明啊,這些文明都是存在的,但是主角,時代的主角只有一個。別的文明想要用工業時代的東西。必須按照西方文明的指揮棒下工作。曾幾何時工業化現代化就等於西化。機械化大生產,就等於變成西方。
好嘛,可惜西方的沒有大一統,東正教過去的子民,思想改頭換面變成了馬列主義,主義換了,但是和西邊的上帝子民就是相互看不對付。用意識形態,來解釋這是衝突的原因並不對。
無論是東正教還是馬列主義,只不過是一個旗子。在戰場兩隻軍隊相互交戰原因不是旗子不一樣,而是兩隻軍隊壓根就不是一夥人。旗子不一樣是果,根本不是一夥人才是因。就算兩隻軍隊設計的旗子撞衫了,也不會合並,意識到旗幟撞衫後,會立刻在自己旗子上添上兩筆,再次變成兩個不一樣的旗子,然後指責對方是修正主義。
東正教聚集的那幫人沒死沒垮。只不過換了一個旗子照樣認為自己是個體,並非和歐洲西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