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變幻。
岳父一生胸襟豁達,淡泊名利,是一位特別善良慈祥的人。我從來沒看見過他聲色俱厲的時候。他對家人對周圍的人總是那麼慈祥,他的學生說萬老師從來沒有發過火。他的處世原則是,決不給別人添麻煩。他總是隨時想著別人。當別人有困難時,他從來都是伸出援助的手。平時周圍哪個老教師有了困難,比如病了之類,總是先想到“萬老師”,總要來求他。一位退休教師身體不好,身邊也無兒女,岳父每週都去幾次他家,陪他聊天,直到他去世。
文革時,他的大兒子師範學院畢業後因父親的原因而被髮配四川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粉碎四人幫後,他大兒子想調回老家,我岳父去信以歷史上的白居易、蘇東坡發配流放卻造福一方為例子,告誡他:那裡的孩子也需要老師呀!就在當地為老百姓做事吧!我看了那封信,感慨不已。我愛人當時看了信說:“爸爸,你連黨員都不是,卻比好多黨員還黨員!”
岳父博學。在我的眼裡,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分子。他天資聰穎,年輕時考大學,四十年代同時考五所大學(武漢大學,金陵大學,四川大學等),居然都名列第一!後來他選擇了四川大學。他學的是法律,精於文史哲,諸子百家爛熟於心,但數理化、生物、英語、醫學等都有所涉獵。在大學裡,他還自讀了《資本論》。而且,到現在他還在不停地閱讀,不斷吸收新的資訊。真是“活到老,學到老”。我剛分到樂山一中時,他還沒有退休,和我是同事。聽過他的課,他的課上得非常好,厚重的學問功底,使他對教材的駕馭遊刃有餘,課堂上妙趣橫生。但他的藏書卻很少,遠遠不及我的多。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的學問全部裝在他的肚子裡,他的學問我一輩子都趕不上。以前我在樂山一中任教時,他就是我的“教參”。就是現在,有時遇到難題,我也還是打電話到樂山向他請教。
早在1988年,岳父就為自己寫了一副輓聯:
功過以實為憑,萬事坦然活已夠;
榮辱讓人說去,一生清白死何求?
他還對這副輓聯寫了一個說明——
未居高官顯位,應是無功;曾被打倒批臭,或雲有過。但燃薪傳火,問心無愧,兩手無血,怎不坦然?
活著時慣聽流言蜚語,死了後不少輓聯頌歌;何如自知自樂,先給自己定案,死後一燒便了。
過了11年,他的身體依然健康,他開始寫自傳,回顧自己的一生,也寫下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命運所折射的20世紀中國的風雲變幻。在自傳裡,他又為自己寫了一個訃告——
訃告
萬魯君死了。他是一個平凡普通的教師,立功立德立言都談不上,按他的遺囑送去一燒便了,不舉行任何儀式。特此敬告親朋故舊,他和你們永別了。
死者萬魯君生前自擬
1999年1月26日
岳父在其自傳的最後寫到《遺願》。他說他有五個遺願——
第一,我非常希望我能夠猝死,自己不痛苦,家屬也不痛苦。
第二,我死後,不設靈堂,不收任何奠儀,不舉行任何形式的追悼會。
第三,希望我的子女後代,首先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無愧於“人”這個稱號的大寫的“人”!
第四,我希望我們的國家穩定、發展、繁榮、富裕。希望為政者真的面向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不要汲汲於政權,浸沒在僵化的意識形態裡,則國家之幸,人民之幸。
第五,作為一個教師,作為一個園丁,我希望同學們青年們在陽光燦爛的春天裡成長,在多姿多彩的世界裡自由地飛翔!
因此,我把女兒交給岳父帶,真是放心極了!是呀,這麼一位慈祥睿智的老人,我把女兒交給他,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外公用愛與尊重感染孩子
岳父教育孩子,從來是做人第一。因此,他總是透過女兒能夠明白的方式(故事、童謠等等)教育晴雁要善良,要多想著別人,要有愛心,要做一個高尚的人。
所以,晴雁很小就懂禮貌,懂得關心他人——所以,晴雁從小學到中學,老師對她的評價一直是“特別善良”“非常關心集體”。
他主張不要把孩子精神世界束縛得太死,應該給孩子以自由。他堅決反對大人把自己的愛好強加給孩子,所以,我的女兒從小就沒有被強迫學鋼琴之類。
後來女兒上學了,他反覆對我們說,不要給孩子加什麼壓力,給她以寬鬆的空間。所以,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