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親愛的老師阿姨,

我有很多話要說給你——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這裡,

玩具扔滿地,還要發脾氣;

今天,站在這裡的還是我自己,

臉上再也沒有泥,

手帕、襪子自己洗,

還會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

懂得了許多道理。

親愛的老師阿姨,

我從心裡感謝你!

再見吧,老師!再見吧,阿姨!

以後我一定來看你,

向你報告我的學習成績!

我的建議:

1。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給他寫成長日記。

2。愛的教育,應該是孩子最早也最重要的啟蒙課。

3。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4。在孩子不知不覺的娛樂中開發其智力。

5。注重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怎樣的長輩可以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即使是嬰兒、小孩,我也不主張對他們耍家長作風。我每一看見有的父母、祖父母,動輒打得小孩大哭,可憐地哀告,我就情不自禁地感到寒慄。我們常叫小孩“小朋友,小朋友”,為什麼不可把自家的小孩真的當小朋友對待呢?既然是“朋友”,就要有平等的地位,尊重他的人格,任何事不應強力壓他接受,而應多采取商討的態度。這樣才有利於小孩的健康成長,而不至於不經意中就歪曲他應有的性格。”

孩子需要善良豁達的老人

人們常說,孩子跟著老人容易被慣壞。的確,這樣的情況應該說比較普遍。由於年輕的父母工作繁忙,便把孩子交給老人。而老人往往特別遷就、嬌寵孩子,於是在這種溺愛下,孩子不但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反而會養成一身壞毛病。而且,嬌養孩子的老人往往還成為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障礙,與兒女的教育發生衝突。因此,包括一些教育專家都認為,孩子不宜交給老人帶養。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孩子在爺爺奶奶的教養下得以健康成長的例子也並不鮮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應該把孩子交給老人,而在於什麼樣的老人可以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我認為,對於帶孩子的老人來說,僅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哪個老人不愛自己兒孫呢?和爺爺奶奶相處,孩子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吃好穿好,更需要健康的啟蒙教育。這種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孩子未來的人格和人生。怎樣的長輩可以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呢?我認為,博學、善良、豁達以及具有平等民主意識和現代教育理念的老人,才能成為孩子人生真正的引路人。

我的岳父,女兒的外公,正是這樣的老人。我多次說過,晴雁真正的啟蒙老師,應該是她的外公。如果要說對晴雁影響最大的人,首推她的外公。

晴雁的外公外婆都是退休教師,外公退休前是樂山一中的語文教師,曾和我短暫同事。他們退休後住在樂山一中教工宿舍。為了生活方便,我和愛人當然還有女兒也和他們住在一起——白天一起吃飯,晚上才抱著女兒回到我們自己的房子睡覺。平時我和她媽媽工作都很忙,多數時間晴雁都是和外公外婆在一起。我於1991年3月——也就是在女兒三歲的時候——從樂山調往成都工作,除了偶爾回去看看女兒,無論“教”還是“養”,我都顧不上了。

我把女兒交給岳父卻相當放心。晴雁後來的成長證明,我的岳父不但沒有嬌慣她,反而培養了女兒很多好習慣。

為什麼對岳父教育晴雁這麼放心呢?這裡,有必要稍微詳盡地介紹一下我的岳父。

岳父萬魯君,出生於1920年。194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系,解放後一直任高中語文教師,文革中僅僅因為大學畢業後曾在舊法院工作過幾天,便被開除公職遣返回鄉,飽受苦難,粉碎四人幫後恢復名譽和工作。1980年退休。

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心目中,他是我身邊的巴金、錢鍾書、季羨林。唯一不同的是,岳父不是名人。他首先是一個非常高尚的人,在我老家這個地方,凡是知道他的人無不對他的人品欽佩不已,儒家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已經化作他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他的同事他的學生都把他當作身邊的雷鋒。他的國學功底相當深厚,二十四史是讀通了的,文史哲信手拈來,好書法,擅長寫古典詩詞。更讓我感慨的是,他思維相當敏銳活躍,雖到晚年仍然勤於閱讀和反思,關心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關心著中國的民主化程序,也關注著國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