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孔明,也經常“需要冷靜一下”,後來還寫出“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千古名句,影響了幾十代中國人。不過,他用的工具是扇子。就連《大學》,開篇就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中國人起名字,尤其是女孩子,也喜歡用“靜”。看來,確實有很多人關心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來看看佛祖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佛祖沒有像達摩一樣一句“你的心在哪?”就把學生打發走,畢竟已經是師生關係,要教的仔細點。
佛祖說:“你要勤加參悟,最後到一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境界,就可以了。”
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什麼東西?看似很拗口,的確也是。這也是音譯惹的禍,意譯的話是“無上正等正覺心”,還是不明白。反正這是一種至高的妙智慧境界,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既然無法形容,就不形容了,湊合著看。下面沒有這種很拗口的文字了。
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個基本概念,老師應該給他們講過,因為之後需菩提沒有問這個到底是什麼東東。
須菩提又問:“那,怎麼參悟呢?有沒有什麼要訣呢?”
佛祖回答:“你要記住兩句話:1,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虛幻的,都是空無一物的。2,你在參悟的過程中,什麼都不要執著,不要執著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到的,摸到的,甚至直覺到的。因為一切都是虛幻的,所以你感覺到的這些,也都是不可靠的。”
到這裡,差不多有點佛教的意思了,什麼四大皆空,什麼一切都是虛幻,什麼一切不可執著,常常聽到的這些佛家常常提到的老生常談,都差不多是佛祖說的兩點這個意思。
須菩提又問:“你這裡說的‘一切’,也包含你剛說的參悟到的那種叫什麼來著的那種至高境界嗎?”
看來,須菩提是個很好思考的學生,在反問老師了。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啊,咱為什麼就沒有想到呢?看來佛祖的剛剛教導確實有問題啊。如果包含了那種境界,那就說明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那還參悟個啥呀,整天參悟個不存在的東西,老師忽悠學生呢!要是沒包含,那就說明有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他的學生天天要參悟的那個&;*%(心。這?##皇切榛玫模�敲捶鸌嫠�降摹耙磺卸際切榛謾鋇慕崧鄄還プ雲啤?/p》看來,佛祖這時候是不是應該面紅耳赤:“這個……這個………下課吧,下堂課再講這個問題。”
但是,佛祖畢竟是佛祖,不是現在學校裡的老師。佛祖會怎樣面對這個難題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8)第八章 傳道
佛祖打心眼裡為這個學生高興,為的是他敢於思考。
他答道:“你的問題很好,我給你解答。剛才講的那種心境,其實也是空的,是虛無飄渺的。剛才提到有這麼一種心境,而且還起了很長一串名字。其實,只是有一個名字而已,本質上什麼都沒有。”
須菩提略有領悟,說:“你經常告訴我們什麼東西都是空的,那張桌子是空的,那把椅子也是空的,是不是那種心境也跟這些一樣,也是空的?”
佛祖答道:“正是。桌子椅子,都是空的,只是起了個名字而已,其實什麼都沒有。”
須菩提說:“好,我記住了,這些都是空的。是不是我時時刻刻銘記這個‘空’,就達到你說的那種境界呢?”
佛祖說:“不完全是。那種境界,需要你什麼都不要執著。如果你這樣,那就又落入另一個執著了,執著於‘空’。再說,那個境界也是空,你也達不到。”
須菩提又有所領悟,說:“知道了,空也不能執著。”
佛祖繼續說:“總的來說,萬事萬物,都是空的都不是這種事物,僅僅只是個名字而已。總結成一個公式,那就是:X,即非X,是名X。這個X可以套用萬事萬物,包括眼前的桌椅,也包括宇宙間星辰,也包括剛剛講的那種心境。就是要告訴你,什麼都不要執著。”
須菩提微微點頭:“我知道了。”
毛主席在會見趙樸初的時候,一見面就對他說:“你們佛界有個公式,就是趙樸初,即非趙樸初,是名趙樸初,是吧?”
趙樸初是一個僧人。他跟北航倒是還有一些關係。當初北航改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時候,小明就是這個僧人題詞的。現在,這個題詞在校門口,主樓上,本子上,飯卡上,還有個各部門,旗幟,校徽上,到處都可以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