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這是科學幻想故事而為主人公的命運擔心。可以這麼說,卡贊採夫筆下的人物的藝術魅力,不僅毫不遜色於—般優秀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而且正因為它是科幻作品,作者有條件給人物增添上一般文學作品中所達不到的活力和浪漫主義色彩。
二
從科學角度來看,《島》也是一部既有現實科學基礎,又充滿了大膽科學幻想的好作品,
誠然,科幻小說不是科學著作,更不是科研論文,但閱讀了《島》以後,可以增加不少科學知識,可以培養一種正確推理的思想方法和正確辯證的思維能力。前文已經說過,通古斯隕石之謎,至今尚在爭論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卡贊採夫本人就是對這問題持有一定見解的科學家,他曾經在報刊上發表過意見,引起並參加過這一問題的辯論。作者在“通古斯隕石之謎”一章中,透過主人公之口對這一奇觀作了各種分析和估計,有時乾脆用第一人稱的插語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雖然這一分析篇幅頗長,幾乎佔了整整一章,但讀起來絲毫不令人感到乏味。卡贊採夫並未將科學知識硬塞進小說的框架,而且把自己的豐富的科學知識和高度的科學想象力溶化在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動人心魄的藝術形象之中。人們讀了這部作品以後,可以大體瞭解通古斯爆炸之謎的所在和這一問題何以引起廣大科學工作者興趣的原因,而且是自然而然地、饒有興味地接受下來。魯迅在他最早翻譯的一本凡爾納的作品《月界旅行》的“弁言”中寫道:“蓋臚陳科學,人常厭之,閱不終篇,輒欲睡去,強人所難,勢必然矣。惟假小說之能力,被優孟之衣冠,則雖析理譚玄,亦能浸淫腦筋,不生厭倦……故掇取學理,夫莊而諧,使讀者觸目會心、不勞思索,則必能於不知不覺間,獲一斑之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勢力之偉,有如此者!”從這一意義來說,《島》一書可謂當之無愧。
列寧早就指出:“有人認為,只有詩人才需要幻想,這是沒有理由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沒有它就不可能發明微積分。幻想是極其可貴的品質。”而科學幻想小說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幻想”。事實證明,科幻小說常常是科學發現的先導和預告書。被稱為“潛艇之父”的西蒙來克在他的回憶錄的第一句就寫道:“凡爾納是我生命的總導演。”卡贊採夫的這部小說中充滿了幻想,科學的幻想。譬如:鈾後元素“德耳塔”、“越級電池”、“燃燒空氣”、“蒸汽太空梭”、“氣體啤酒”、“遠端電炮”、“回波”以及各種新式武器等等。小說系四十年代初所寫,四十年後的今天,已有不少在生活中成為現實。瑞典《每日新聞報》報道: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計劃建一個可以儲存一百兆瓦小時電的裝置。其基本原理與作品中巴科夫和克列諾夫發明的“超級電池”利用超導螺線管的“環狀路線”大量地儲存電能大致相同,這一科學幻想,目前已朝實際應用方面邁出了頭幾步。書上所說的“太空梭”,現在已經試飛成功,只不過是噴氣發動機,不是蒸汽飛機。至於“遠端電炮”,如今在生活中已經不僅是現實,各式各樣的火箭、遠端導彈,早已大大超過了作品中莫爾尼亞歷研製的“電炮”了。
誠然,我們不能要求小說中的科學幻想樣樣兌現,因為既名之曰“小說”,就屬於文學範疇。科幻小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這就是引導人們熱愛科學,激發和調動人們的想象力,燃起人們攀登科學高峰的熱情。作者在這部小說中,透過人物的活動,提山了不少科學問題,如:中通古斯卡河地區的大爆炸,既然是墜落了一顆巨大的隕石,為什麼沒有隕石坑?而且考察隊尋找了十多年連一塊隕石碎片也未找到?通古斯爆炸的震波圖為什麼與美洲在廣島上投扔的原子彈爆炸的震波圖如此相似?為什麼大爆炸後出現連續的白夜?為什麼爆炸中心的樹木只剩下樹幹,而且直立著?最後,是什麼東西引起了當地居民關於奧格達神和無形之火的傳說?一連串的問題發人深思。作者用故事形式對這些問題作了綜合分析,做了大膽的幻想。當然,這是一家之說,是否可信呢?讀者不僅從卡贊採夫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受到薰陶和教育,對從事創造性勞動的科學家產生敬意,而且透過一系列的問題,可加強邏輯思維和想象力,激起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陳景潤能以驚人的毅力使“哥德巴赫猜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正由於中學時代數學教師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種子;蘇聯的宇宙航行創始人齊奧柯夫斯基就是受了凡爾納的《月界旅行》的啟發,才去從事宇宙航行的。《島》告訴人們,科學是一種力量,是為人類謀求幸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