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1266年,阿里不哥戰敗後被忽必烈毒死,海都領兵還歸於其位於葉密立河流域的封地,並廣結朮赤諸后王,於1268年與忽必烈再次開戰。所以,忽必烈在滅南宋過程中數次以天熱為名要伯顏等人駐兵,實際上最大的憂慮恰恰是害怕海都的大舉入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忽必烈難洗失敗之恥罷徵日本,也是因為他心腹之患海都在北方覬覦帝國邊境所致。
當然,忽必烈很會耍手腕。為了分化海都等西北諸王,他冊封八剌為察合臺汗國的大汗,想讓這兩位“鄰居”火拼。果然,這兩個蒙古王爺大打出手,開始海都遭伏大敗,但他又聯合朮赤諸后王共擊八剌,八剌反敗。不得已之下,雙方誰也吃不掉誰,八剌與海都又結盟為“安答”(兄弟)。這樣一來,實際上察合臺汗國歸於海都控制下。八剌死後,察合臺的一個孫子捏古伯繼位為汗,他雖為海都授立,但心中不服海都這位“大叔”,忽然進攻海都。海都沙場老帥,起兵相迎,殺掉捏古伯,立八剌之子篤哇為察合臺汗國的大汗。日後,雙方聯合朮赤諸后王,時時侵擾大元朝的北方邊境,使得老皇帝忽必烈七十九歲高齡還要御駕親征,一直不讓大元消停。
海都等人不僅不讓忽必烈消停,這些人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