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國的公司已經擁有了開採中東最大油田的權利。

美國不斷在中東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英國卻只能在旁邊看著乾著急。很明顯,江河日下的英國已經沒有能力獨自控制中東局勢,美國對此也很清楚。可以說,美國在中東擴張策略的制訂,就是基於自己對英國在二戰後政治、經濟和外交能力的準確判斷和評估,英國缺乏和自己在中東博弈所必需的資本。

在中東地區與英國的利益逐鹿,美國知道自己的勝算有多大。美國意欲打破英國在中東的獨大局面,繼而取代其地位,看起來是沒有什麼懸念的事情。

。。

3。懷抱石油的中東碰到開始擴張的美國(1)

當一個國家的國力日益強盛,而且這個國家還野心勃勃,那後面發生的事情就只會是“擴張”。試想,當懷抱石油的中東碰到了意欲擴張的美國,那將會是怎樣的局面呢?

美國是個聰慧的國家,那裡有一群聰慧的決策者。還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當這些聰慧的人看到手中的資料——?美國的石油產量佔世界的總體份額由從前的70%下降到51%,與之相應的,海灣國家的石油份額則由從前的7%上升到16%——這個事實的時候,他們就清楚地知道,美國已經無力以自身資源來維持世界上最大石油出口國的地位,而中東的石油將成為美國的必需品。另外,這群決策者是心知肚明,隨著今後本國的工業發展,美國的能源需求是隻能增不能減的了。

如此一來,中東,作為美國最主要的石油供應站、對外擴張的彈藥庫,美國政府勢必會好好考慮該拿它怎麼辦。事情還遠不止這些,美國政府還預測到,用不了多少時日,歐洲的整體經濟也會進入從煤炭到石油的轉型期。也就是說,控制住中東石油的閥門,就相當於執掌了歐洲的命運。控制了歐洲的命運,相當於是美國對外擴張邁出了最好的一步。那樣,美國離自己的帝國夢就又近了一步。

當然了,美國曾經也是個不喜歡過多插手國際事務的國家,凡事置身事外一度被奉為對外事務的行為準則。美國的國父華盛頓在離職演講裡就告誡自己的國民,“擴大我們的商務關係時,儘可能少與它們發生政治關係”。不過,國父的話也不是人人都奉為聖旨,比如羅斯福。羅斯福,20世紀最受美國民眾愛戴的總統,也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了4屆的總統。至今,其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仍是舉足輕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讓美國一步步走了出去。先是1942年美國駐軍伊朗。爾後,在二戰還沒有結束世界大部分地區還在炮火紛飛之際,他又開始考慮戰後的世界格局。在羅斯福構思的二戰後的世界政治格局裡,有蘇、美、英、中四國的身影,四國將共同組成一個具有協調世界各國事務的“中央政府”,以此機構來維護世界秩序。

斯大林是很讚賞羅斯福的設想的,他對“中央政府”這個機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哪個大國,或者說哪個有野心的大國不想在國際舞臺上趾高氣揚地支使他人呢?

在不少有心人的期盼下,1944年到1945年間,“聯合國”這個國際組織橫空出世,這是羅斯福和他的智囊團的傾心之作。這個組織取代了早已失去了作用的國際聯盟,宣告了以往各國排它結盟、單邊行動的外交局面將被打破,世界格局將重新洗牌。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羅斯福的做法:他不僅希望今後不再有傳統型別的向海外擴張的帝國,還希望分化歐洲各國的實力,弱化歐洲整體對世界的影響力,尤其是對美國的影響力。另外,以當時的國際形勢,再結合美國自身後來的獲利程度,對羅斯福的做法就更難以挑剔。比如,在羅斯福提議的四個“警察”中,中國因當時國力孱弱,基本就是一個“掛銜”的。況且,當時的蔣介石政權是個徹頭徹尾的親美政府,美國也是充分分析了它會與自己站在一條線上,所以才給了中國一個“掛銜”的虛職。說白了,美國由始至終還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大,聯合國的成立讓美國可以以履行國際使命為藉口,在世界範圍內大行其事,謀求自己的利益。

3。懷抱石油的中東碰到開始擴張的美國(2)

羅斯福構想的藍圖不可謂不宏大。聯合國作為一個國際管理機構,美國就是要透過它來控制其他國家的政府。事實上,二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美國以自身無與倫比的實力將聯合國組織操縱得遊刃有餘。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評價羅斯福“在外交和行動上顯得有些軟弱”。但看到羅斯福不遺餘力地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搭橋鋪路,誰還能說他不是一位具有遠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