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國和以色列的結盟關係變數不斷。即便兩國是同盟了,但兩國的關係也依然是既親密又衝突不斷的。

在1953年,艾森威豪爾當上美國總統以後,其對外擴張的重點放在了英國撤離後的中東。美國希望能利用*人來牽制蘇聯,如此一來,美國就得遏制以色列向*國家的擴充套件,以此求得在*人與猶太人之間的平衡。在該年的7月,以色列提出要將外交部設立在國際共管的耶路撒冷,殊不料卻遭到了美國的反對。隨後,以色列打起了將約旦河截流,然後在停戰線建立一個水力發電站的主意,這件事最後也在美國的阻撓下黃了。1954年,以色列試圖分化挑唆埃及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最終卻被美國識破,兩國關係一再惡化。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美蘇兩國聯手,強迫英、法、以三國與埃及簽訂停火協議,最終以色列被迫撤出了西奈半島,此事使得美以關係滑落至低谷。

但兩國間終究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終不會漸行漸遠的。

第二次中東戰爭是美以關係得以緩和的轉折點。當時,*民族主義“棄美投蘇”,美國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只好轉過頭來拉攏以色列。尤其在肯尼迪就職總統後,他就曾親口向梅厄夫人保證以色列的安全,表示以色列一旦遭到入侵,美國將全力支援。

4。想在中東立足就必須選擇一個保護傘(3)

美以關係的全面回升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冰封多年的兩國關係,在美國的積極主動下解凍。從1961年開始的5年中,美國將大量包括坦克、戰鬥機、魚雷艇等在內的進攻性武器運往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美國還給予了以色列大量的武器,並在人力上給予支援。當然,美國的這些“和解的誠意”,也使得埃及、伊拉克、敘利亞、葉門、阿爾及利亞等國與之反目,甚至是斷交。

美國對以色列的過分偏袒讓其與*國家的關係如履薄冰,後來的總統尼克松顯然是意識到了這點,在他上任後便將中東政策做了些許調整,但基本上尼克松仍秉承了肯尼迪對以的態度。在其任內,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購買武器的信貸,金額高達5億美元。而尼克松政府對以的軍事物資援助也是有增無減。就在隨後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也是在美國的軍事援助下扭轉乾坤,反敗為勝。當然,為了自己的全球戰略,美國也在促成以色列與*國家的和談。

美以關係的真正飛躍是1988年《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簽訂後,至此,以色列成為了美國的“非北約盟國”。這個里程碑式的事件的發生也是有原因的。在此之前,伊朗的一場*革命使得美國在那裡苦心經營的親美政權倒臺,美國的中東戰略也為此受到重創。與此同時,蘇聯盛氣凌人的勢態也讓美國感到了壓力所在,那時的美國深深體會到以色列的重要性。

美國恐怕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勢利的國家了,對它來說朋友等同於利益,而它界定朋友和敵人的標準就是是否符合國家利益。以色列是幸運的,在美國的戰略版圖裡它所處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樣的關係使得它可以依靠著這棵大樹,可以心安理得地成蔭於這強大的保護傘下。

當然,受人庇護就難免要看人眼色,這滋味也不好受。海灣戰爭爆發後,美國在中東的政策變成了“東遏兩伊,西促和談”。一方面,美國要遏制伊朗和伊拉克兩國的勢力擴張,一方面它也要促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和談。美國為達到目的,不惜以給以色列的貸款作為要挾的籌碼,以色列縱使不滿也無可奈何,誰讓自己拿人家的手軟呢。

以色列雖感到不舒服,但它心裡也明鏡似的。它清楚自己在美國中東戰略中的分量,美國還需要藉助自己的力量,幫其防範中東地區的*原教旨主義,對付恐怖主義和地區*激進勢力。雖然美國會對自己施壓,可只要離不了自己就還會讓它託庇其下。

以色列想的沒錯。在1 7年的時候美國國家安委會發表宣告:“要實現中東地區的全面和平,就要確保以色列的安全與幸福。這些都為美國的中東利益所在。”美以之間的關係又進一步加深了。“9?11”事件後,美國為了拉攏*國家加入反恐的隊伍,它就阿以和談問題向以色列施了壓,美以關係雖一度緊張,但隨後美國又對以色列報以微笑,稱讚其在巴勒斯坦的“反恐”舉動。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以兩國更是精誠合作,關係也得以進一步深化。

不難推測,以色列在未來美國中東戰略中的地位只會高不會低,這個保護傘以色列看來是選對了。

5。不能得罪美國(1)

已故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