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述了劫後餘生的經歷,並決定出國,尋找救國救民之路。

親人們聽到他這個驚人的決定,如同當空響起了一聲炸雷,一下都懵了,紛紛勸阻朱德。

這時,惟獨他的妻子陳玉珍支援他的決定。

她思想進步,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袁護國運動。

1917年6月,朱德同她相識後結婚。

這時,護國軍改編,朱德所部改編為雲南陸軍第七師第十三旅步兵第二十五團,他任團長。

在那個窮兵黷武的戰亂年代裡,他們家可以說是一個安全的港灣,是個溫馨的小天地。

婚後生活,朱德十分滿意。

他和陳玉珍都很喜歡音樂,閒暇時,陳玉珍彈琴,朱德吹簫或拉胡琴,他們盪漾在音樂的海洋裡,非常愜意。

他們喜歡養花,還修整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花圃。

為了讀書,陳玉珍還特意佈置了一間精緻的書房,他們在那裡讀書或討論讀過的書籍。

他們閱讀孫炳文帶來的《新青年》、《新潮》、《每週評論》等進步刊物,還讀了陳獨秀的《吾人之最後覺悟》,李大釗的《政治主義與世界組織》,達爾文的《進化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書。

特別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風暴席捲了中國大地,把俄國的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資訊傳到了中國,喚醒了中國人民的良知。

朱德的家裡逐漸形成了一個學習小組,除了朱德、陳玉珍外,還有孫炳文、戴與齡等。

他們常在一起,就世界流行的新思潮進行探討和學習。

孫炳文,四川南溪人,1908年進入京師大學堂學習,因著文抨擊時政,被學堂開除。

1911年,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經新任校長嚴復的力薦,他又重返北京大學學習。

辛亥革命前,他就參加了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因參與刺殺載灃活動,遭袁世凱通緝,被迫返回四川,以教書為生。

後結識了朱德,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受聘於朱德旅部任諮議為其出謀劃策。

朱德身邊有孫炳文這樣一些思想進步的人物,對他不斷追求真理,直至走上新的革命道路有著深刻影響。

所以,陳玉珍支援朱德拋棄高官厚祿,去追尋救國的新路,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這時許多親朋好友並不理解他,總覺得像他這樣既有地位又有權勢的人,洋房、嬌妻、股票、存款,樣樣都有(解放後,僅昆明市政府代為保管的財產就有:房屋兩院23間,房契3張,股票24張,存摺7本,息折4本,租約9份),生活在上等社會里。

怎麼會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