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接下來談談書的作者和編寫過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裡貫不詳。他還著有《仙佛奇蹤》和《逍遙墟》兩書,可見對於佛教與道教都有深入的研究。馮夢楨在《仙佛奇蹤》中的《寂光鏡引》中談到:“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從早年的熱衷世事,到後來的歸心事佛,可知作者飽經憂患,所歷風波頓挫,當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論人生與大道。至於作者是否把儒釋道三教的精華髮揮到淋漓盡致,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前言(2)

怎樣才是正確地理解《菜根譚》?怎樣才能把它的價值同現代的文化狀況和社會需要相結合,成為讀者與其作者溝通的橋樑?這是出版《菜根譚》一書所要考慮的問題。本書運用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經典與事蹟,貫串歷史典故,援理證事,不避古今,力圖使讀者得到更為透徹的理解,這也是研究《菜根譚》者對於前賢在會心之餘所樂意做出的一些努力。同時,這又能使讀者回到經典和歷史本身去自行求索,因為事實上書中所引用的儒家經典和老莊列與禪宗公案等都已經超出《菜根譚》所關注的範圍,這又使《菜根譚》成為讀者與古人溝通的橋樑了。

在編纂這本書的時候,從現在流行的多個《菜根譚》版本中做了一定取捨,合為三百餘條,逐條擬寫標題,並配以精美圖片,在版式與內容的和諧上下功夫,力爭使該書兼具閱讀與收藏的價值。

三教合一的思路在中國自宋以來就開始成為一大思潮,而實際上三家的取向在許多方面都是極難調和的,《菜根譚》屬於即興創作,對於這種差異的調和工作更不能說做到了位。作者善於感受與表述,但書中條目的自相牴觸卻未加刪汰,這就將其思想來源的複雜性以本來的風貌保留了下來,給予現代的讀者去進一步思考和開拓的空間。本書沿用這種融合中華典籍與思想的思路也是一個同樣複雜而困難的工作,因此常存惶恐之情,但是稟持弘揚傳統文化的拳拳之心,這也是一種探索性的努力。

在此向該書的原作者殷旵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謝,同時感謝殷美滿先生在編排過程中的幫助。由於三本書各自成體系,內容又是按條目編排,參錯細密,具體操作中一些條件的限制又使得這件工作大費周章,此時終於完成,並不敢說放心交差,只能說為編寫本書所做的一些努力也算得所告慰。

書中疏漏不妥之處,還請讀者不吝指正。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重刻《菜根譚》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 餘以抱病在山,禁足閱。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譚》書命予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 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還岫雲。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有大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譚》,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今授於爾,應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後歷理常住事務,俱忝要職。當空華之在前,不識元由眼裡之魔;認水月以為真,豈知惟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未及於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鬱,因追憶往事,三複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於老人授書時之言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蛀,原板無從稽得,於是命工繕寫,重為刊刻。請井言於首,啟迪天下後世,俾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

餘聞琮公之說,撫卷嘆曰:“夫洪應明者,不知何許人。其首命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擬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萊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乃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此書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於原人,聊將以侯教於來哲。即此序。

時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