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還得為工人制定工資、獎金標準,確定工時、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及必要的福利和待遇,件件都要安排得妥妥帖帖。

1988年初冬,大雪封山前,一個東北漢子告訴他,260公里外禿帽兒山區有5000立方米東寸匕松積壓,林區為了讓職工年底發工資,可以過年吃上餃子,願意以超低價出讓。聽到這訊息,陶新康二話沒說,從箱底(那年頭東北還沒有信用卡、匯票的概念)取出一大包錢,僱了一輛北京吉普車進山。那司機愣了,說:“進山,莫不是要大山裡去過年?這條泥路大雪只要下三天,啥車都不能跑了。”

陶新康決心已下,大手一揮,說:“走,進山!”

新康與林場商量了以後決定,由林場聯絡兄弟單位,貨從鄰近鐵路線的兄弟單位提,運費差價由陶新康支付,但是,陶新康如何下山呢?北京吉普被凍在了大山裡。憨厚的東北人說:“在咱這裡喝喝酒等過年吧!”

但是,陶新康背了一大袋食品,一步一步地向山下走去。這260公里足足走了9天。

就這樣 ,陶新康透過苦幹精神,一步一步做大了自己的事業,成為了林業大亨。

※虹※橋※書※吧※BOOK。

第13節:破規矩,思想沒有框框

第二章:粗在敢想

老粗的想是建立在務實基礎上的想,他們做事不會幻想。在這個基礎之上,老粗開始“敢”了,他們想的時候不參照固定的模式做事,事情怎麼來他就怎麼想對策,有點見招拆招的味道,而且,往往在此時有許多奇思妙想出來,計策之妙,讓人歎為觀止。

破規矩,思想沒有框框

在老粗的眼裡,規矩是有出息的人制定、讓沒出息的人去恪守的。有出息的人要敢於打破規矩,想方設法讓別人執行自己立下的規矩。

打破規矩是要付出代價的,輕則人生失敗,重則付出生命,但是,歷史上總有一些老粗,透過付出代價,顛覆了那些常人覺得不太可能推翻的舊規矩,並且正是倚仗這種出人意料的做法,這些老粗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而且還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在這一行當建立起了新的規矩。

袁世凱,這個連他都承認自己是大老粗的人,從小就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貨色,從小就有蔑視清規戒律的思想,他的發跡之路是一條誰也想不到的另類道路,而這條道路也正是因為一條敢於突破常規想問題的道路。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在河南東部陳州府項城縣袁家寨呱呱墜地,排行第四。他出生時的中國正處於清王朝的暮年,內憂外患,亂象橫生。

青少年時期的袁世凱,也曾想過要透過科舉考試這條道路,由秀才考上舉人,由舉人考上進士,最終當上大官。但是,前後兩次參加鄉試,均名落孫山。這種結局使得袁世凱從此對科舉制度恨之入骨,他將過去趕考所作的詩文書稿、友人書信、筆墨紙硯,統統扔到院子裡,一把火燒了,並且咬牙切齒地說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久困筆硯之間,自誤光陰!”

正當袁世凱苦苦地思考著自己發達之路的時候,在朋友的提醒下,他選擇了一條做官的捷徑——花錢捐官。他拿出了家裡所有銀子,在光緒六年的春天,辭別母親、妻兒,興沖沖地來到京城,委託京城的一幫公子哥兒捐官。誰知白花花的銀子流水般花出去,那些自稱手眼通天、胸脯拍得嘣嘣響的公子哥們卻一個個消失了,袁世凱這才明白自己被京城的紈絝子弟們耍了。他在京城客棧裡睡了三日,粒米未進,因為交不上房錢,又被客棧老闆掃地出門。

袁世凱在京城街頭流浪了幾日,也許是苦盡甘來,也許是天不該絕他發跡的路。一天,他在街上閒逛的時候,遇見了自己的盟兄徐世昌。

故人相見,分外親熱。徐世昌得知袁世凱落魄的內情後,帶他回家中,並很快湊了三百兩銀子,囑咐他回家後再湊些銀子,到南京去找袁世凱養父的老關係,只有這樣捐官才能成功,臨走時,僱了輛馬車送他返鄉。

返回故鄉後,袁世凱硬著頭皮向親友借錢捐官,在看盡了親友們的臉色,聽飽了氣話後,袁世凱終於湊足了一千五百兩銀子。然後,他按照徐世昌的指點再次背井離鄉,奔赴南京尋求前程。然而,盤桓十幾天,跑遍親朋故舊的宅邸,袁世凱還是沒撈到一官半職。

這次慘痛的經歷讓袁世凱體會到了什麼是世態炎涼,深深刺痛了這個大老粗的心。面對這種情況,袁世凱想到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們所想不到的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