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流,一直流進黃河。在汾水的南岸有一個地方,漢朝時候叫它汾陰,山的北邊叫做陰,水的南邊叫做陰,汾陰這個地方就是現在山西的萬榮縣。這個地方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在漢武帝的時代,這裡發現了寶鼎,是古代傳下來的很寶貴的鼎。鼎是重要的文物,是國家的重器,所以漢武帝很高興,就在這裡建了一個祠堂,來祭祀當地的土地神。漢武帝一生中曾先後五次到汾陰這個地方去,皇帝經常去的地方,當然就很重要,當然會很繁榮。但是歷史是會變化的,滄海桑田,時間的長河流逝了,地方就起變化了。九百年以後,到了唐代,汾陰這個地方不再有漢朝那種繁盛的局面了,它變成了一個很普通的地方,漢朝的那些古蹟,漢武帝建的那些祠堂,統統都沒有了。所以初唐有一個詩人,名叫李嶠,他路過汾陰的時候,感慨萬分,他想起這個地方在當年是那樣的繁榮昌盛,連大漢皇帝都先後五次駕臨這裡,來舉行祭祀土地神的大典,但是現在這裡既偏僻,又荒涼。他放眼看去,看到了什麼呢?在陣陣秋風中,一行行的大雁從汾水上空掠過,向南飛去。李嶠就寫了一首詩,叫《汾陰行》。這首詩很長,我只念後面的四句,很容易懂。他說:“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就是滿眼都是壯麗的山河風景,但是看了以後使人傷感,淚水落在衣服上面。富貴也好,榮華也好,能維持多長時間呢?在漢武帝的時代,這裡真是富貴榮華的地方,但是現在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如今的汾水上還有什麼?年復一年,只有大雁向南飛去。大雁飛過的地方當然是人類活動比較少的地方,所以這裡很冷清,很荒涼。這四句詩裡,包含著對於古代曾經有過的那些繁華場面如今都已消失的一種感慨,包含著一種弔古的情懷。這四句詩在當時就很感動人,唐玄宗晚年,在安史之亂的前夕,那時候山雨欲來風滿樓,國家快要###了,唐玄宗聽歌手唱歌,唱的就是這幾句,“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他聽了以後就流淚了,他非常感動。為什麼感動?唐玄宗可能想到古人的富貴榮華不能維持長久,今人又怎麼能夠例外?我現在也是享盡富貴榮華,但也可能不會長久。他心有感觸,就非常感動。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玄宗匆匆地西奔,在逃往四川的途中又一次聽人唱這首歌,又一次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是唐朝詩人面對漢朝遺留下的古蹟來進行懷古,這樣的懷古詩深深地感動了當時的讀者。
唐玄宗自己聽李嶠的《汾陰行》,他緬懷漢武帝留下的古蹟,他感到傷感。沒想到時間過得飛快,很快他本人的事蹟也成為他的後人懷古的物件。過了九十多年以後,晚唐詩人杜牧路過驪山的華清宮,驪山上有個華清宮,是唐玄宗跟楊貴妃一起遊玩、享樂的地方,現在還儲存著,宮裡面有溫泉。杜牧路過華清宮,就寫了一首詩,因為他想起了當年唐玄宗、楊貴妃他們在這座宮裡的情景。這首詩很短,就四句話:“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站在驪山頂上回望長安,一片錦繡,長安是一個很繁華的城市,是大唐帝國的首都嘛,非常繁華。驪山上重重疊疊地建滿了宮殿,有很多重的宮門,然後一重一重的門都開啟了。所謂“次第”就是順著次序,這一扇門開了,接著後面的一扇門又開了。一扇一扇的宮門都開啟來幹什麼?為什麼這個驪山上的華清宮的很多宮門一道一道都要開啟呢?原來山下來了“一騎紅塵”,“一騎”就是一人一馬,一個人騎著一匹馬,這個“騎”字念jì。一個人騎著馬從山下飛奔而來,所以一道一道的宮門都開啟了,好讓他通行無阻。這個人來幹什麼?他一路飛奔而來,皇帝居住的宮殿開啟了一道又一道的宮門讓他進來,他是來遞送緊急的軍事情報嗎?有什麼重要的公文要呈送給皇帝嗎?都不是。只有楊貴妃知道是為了什麼,所以楊貴妃在山頂上笑了。楊貴妃看到一個人騎著馬從山下飛奔過來,揚起一路的塵土,就回眸一笑。楊貴妃笑什麼?原來來人是來進貢荔枝的,他要把新鮮的荔枝送到驪山上,讓楊貴妃享用。據歷史記載,楊貴妃最喜歡吃鮮荔枝。荔枝從樹枝上摘下來,三天以後色、香、味全都沒有了。而古代沒有冷凍設施,所以一定要儘快送到長安,這樣的鮮荔枝才好吃。荔枝是產在南方的水果,唐玄宗時進貢的荔枝,主要是南海沿岸所產的,從那個地方摘下荔枝,要在幾天之內送到長安,送到驪山上的華清宮裡讓楊貴妃品嚐,當時的辦法只能是人馬接力,一路飛奔。就是在前方安排人馬等著,等上一匹馬奔到,下面一匹馬接著再跑,一路上片刻不停,這樣才能保證在幾天之內送到長安。進貢荔枝給百姓帶來很大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