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德國最多進8強。現在的德國隊打弱隊沒問題,肯定贏;打強隊也沒問題,肯定輸。
David
德國小組出線以後被淘汰的機率應該大於50%。樓主認為德國不如瑞典,我相信很多人都這麼覺得。至於英格蘭,兩個隊早已經不在一個檔次上了,雖然英格蘭往往不怎麼讓人信服。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德國隊其實歐洲二流(2)
蘇克
世界盃這種淘汰賽關鍵是看球星的發揮、過硬的心理素質和運氣。到了關鍵時刻,什麼技術、戰術都得靠邊站。
海邊蝸牛
東道主的優勢體現在 :歷屆東道主6次奪冠,17屆世界盃的東道主無一例外地都順利透過了小組賽進入複賽,有13支隊伍在自己的本土創造或者平了本隊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而有11個東道主殺入4強。韓國都能進4強,德國能不進?順便說,英格蘭肯定是B組第2,然後死在德國手裡,這是肯定的。
德國隊,我曾經的最愛(1)
◆文/鋒利錐子(新浪世界盃西班牙論壇版主)
//blog。sina。/u/5708adac010003lh
精彩放送
從那時候起,頑強的比賽精神已經不再是德國隊的專利,德國隊中已經不再有克林斯曼那樣的世界巨星,頑強的比賽精神已經不再可能挽回他們的頹勢,看德國隊的比賽開始讓人提心吊膽……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經意間,我們又將迎來一屆世界盃盛典。
我以為時間的長河會沖淡兒時的記憶,但是,我錯了。有這樣一場比賽,始終鮮活在我的面前。那也是我看球生涯的起點——儘管並不完整,因為當我坐在電視機前,比賽已經開始了許久。由於當時年幼,加之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球盲,雖然透過現場解說知道對陣的雙方是西德和法國,雖然在成年後經常和朋友們談起這場比賽,但直到今年,各大網站相繼開通世界盃專版之後,我才透過查詢,確定了這是1982年世界盃的一場半決賽。不過,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在這場比賽的轉播過程中,播音員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西德人曾在小組賽中爆出金錢外交的傳聞,憑藉淨勝球勉強出線;而法國人以普拉蒂尼為首的中場鐵三角又是如何了得。比分似乎也印證了播音員的說法。但西德人絲毫沒有表現出頹廢的情緒,伴隨著魯梅尼格(這是我第一個記住名字的球員,也是我最早崇拜的綠茵英雄)的登場,開始了讓我血脈賁張的演出。最後的結果大家現在都知道了,西德人頑強地追平了比分,並在點球大戰中笑到了最後。
這場比賽對一箇中國男孩進行了足球的啟蒙,雖然那以後的很長時間裡,我仍在和小夥伴們熱烈地爭論著,德國人扳平比分的一球,究竟應該叫做“倒掛金鐘”還是“倒掛金鉤”。這場比賽對一箇中國男孩正在形成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讓我懂得:只要我們自己沒有看低自己,只要我們自己沒有放棄堅持到底的努力,就可以成為人生賽場上的強者。每當我遇到困難險阻,每當我陷入低迷困窘,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場比賽,就會從中獲得繼續與命運抗爭的勇氣。
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成為了一名球迷(嘿嘿,不要笑我,小夥伴們當時就是這麼稱呼我的),我開始喜歡上了德國隊。
那個時候的德國隊,雖然一直被人們看做機械呆板的球隊,一直被人們視作憑藉整體與其他球隊進行抗衡的球隊,但是,球隊中其實並不缺乏明星。
1986年的世界盃上,德國隊在魯梅尼格的帶領下,毫無懸念地再次在半決賽中戰勝了法國隊(奇怪,我竟然沒有對這一場比賽留下任何印象);決賽中,他們又曾經成功地追平了兩球的差距!只是星光閃耀的馬拉多納利用一粒絕妙的傳球讓阿根廷隊笑到了最後。
1990年,德國隊又迎來了“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他和馬特烏斯、布雷默一起組成了德國的“三駕馬車”。他們制服了風頭正勁的荷蘭“三劍客”。他們在義大利舉起了魯梅尼格曾兩次觸控到、卻始終沒能舉起的大力神杯。
1996年,拖著一條傷腿的克林斯曼作為德國隊的隊長,帶隊在僅有兩名替補隊員(其中之一是準備作為前鋒上場的卡恩)的情況下捧起了歐洲盃。但是,替補上場、打進世界足球史上第一粒“金球” 因而一戰成名的比埃爾霍夫那時已經28歲。德國隊從那個時候起,已經陷入了嚴重的人才斷檔。
雖然德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