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服用天心丹之後,才知道為何自己的境界為何沒有達到大圓滿境界,這都是因為功德還不夠。秦朗的力量和境界已經達到了巔峰水平,但是欠缺的卻是功德,所以始終不能圓滿。
這就好比西遊中的猴子,他剛剛出師的時候,實力就超越了天庭諸多身居高位的神仙,但是他卻只能得到一個弼馬溫的封號,倒不是天庭故意針對他,而時候他沒有相應的功德身居高位。反之,西遊完成之後,得到了“取經渡化眾生”的功德,所以才順理成章地坐上了蓮臺。
很多修行者急攻猛進,妄想實力就是一切,但最終卻往往死在天罰、**之上,這就是功德不夠的表現。
正所謂“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
很多修行者只知道怨天尤人,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然而他自身更加“不仁”,不僅對生養自己的天地沒有半點回報,反而還掠奪天材地寶為自身所用,獵殺他人奪取財貨……這些人如果不死在天罰、**之下,那才真是“天地不仁”了。
武聖層次,有一個“聖”字在中間。
然則何為“聖”,一個人力量強便是聖人麼?
猴子的力量很強,自號“齊天大聖”,最後的結局卻是在五行山下度過了悲催的五百年,連囚徒也不如。可見,能夠真正成“聖”的人,所擁有的絕對不單單是力量。
第1417章 德才兼備
自古以來,挑選人才都要講究四個字:德才兼備。
所謂“德”,自然就是品德、品性,在推而廣之講就是功德了;才,就是一個人的辦事能力,一個人的力量。德和才,缺一不可。
在通向“武聖”路上,秦朗刻意在這裡停留,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根基打得牢靠,也是為了在武聖層次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遠。
要成就聖胎,踏入武聖層次,首先就應該明白何為“聖”,這就是秦朗目下所思考的東西。
武明侯成就武聖,那是經過了上百年的時間,這百年來武明侯一直都在暗中護佑華夏民族,甚至還建立了龍蛇部隊,這就是很大的一個功德了,雖然武明侯未必清楚功德的意義,但是武明侯卻能夠憑藉這一份功德逢凶化吉,順利踏入武聖層次,然後進入了修真界。雖然武明侯現在沒有訊息傳來,但是秦朗卻還是堅信武明侯一定沒出事,這是因為一個擁有如此大功德、大氣運的人,原本就不該是橫死的下場。
如今,輪到秦朗踏入武聖層次了,雖然他的實力已經足夠將他推入這個層次了,甚至如果變成是其他人,這個時候恐怕都已經迫不及待地結成聖胎了,但是秦朗卻硬生生地停住了腳步,就是為了好好體悟一下天心,弄明白這個“聖”字的真正含義。
如今,秦朗已經明白了問題所在。
聖者,不僅僅應該有與之匹配的實力,還應該有與之匹配的功德。
上古的那些聖人,之所以能夠永垂不朽,那都是因為有無與倫比的功德:比如神農氏給人賜予了五穀和草藥地用法;燧人氏鑽木取火,教會人利用火煮熟食物;大禹治水……
這些人之所以為聖人,最主要的就是他們有與之匹配的功德。
明白了問題關鍵,秦朗便開始思考起相應的對策了。
秦朗覺得自己在藏區得到的功德之力並非偶然,而是一種機緣,是這種機緣推動著秦朗的境界達到大圓滿。這種機緣,可與而不可求,不是阻礙秦朗提升境界,而是在推動秦朗以後踏入更高深的境界。
如果沒有這一次機緣,如果秦朗強行踏入武聖層次,雖然在一時之間可以實力大增,然而以後的境界提升恐怕就會遇到麻煩了。沒有達到大圓滿,那麼就會為以後的修行留下隱患。
好在,秦朗並未走上岔路,所以還有機會補齊圓滿境界。
只是,功德從何而來?
刻意的行善未必會得到功德,這一點秦朗之前就已經明白了。比如那些打著“慈善”旗號的某些組織,雖然他們平常的確也會施捨給窮困者一些金錢上的幫助,但是更多錢被他們挪用去炒房、包二。奶、養情婦等等,或者乾脆直接貪汙掉了,這些人雖然也在行善,但是有何功德可言?
徳羅活佛沒有刻意行善,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過佛宗不講功德,而講因果,但大道理是一樣的。
而對秦朗目前來說,要建立功德,要達到境界圓滿,恐怕不是治療幾個病人就能做到了,他還需要更多的功德。
“看來不能光在這裡煉丹了,還得趕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