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在八路軍第四縱隊的配合下,發動和領導了冀東20萬工農抗日武裝暴動,建立了抗日武裝。之後,中國共產黨又陸續派遣許多紅軍幹部到這支抗日武裝力量中擔任各級領導。 10 月,主力撤到平西抗日根據地整訓,冀東只留下三支游擊隊堅持鬥爭並得到迅速發展,1940年7 月,這支武裝力量編為晉察冀軍區第十二軍分割槽,李運昌任司令員,李楚離任政治委員,轄第十二、第十三團,曾配合主力部隊參加百團大戰。1942年11月,第十三軍分割槽抽調部分部隊在長城內外日軍制造的“無人區”,堅持艱苦的抗日遊擊戰爭,並在鬥爭中逐步發展壯大。1945年1 月,奉晉察冀軍區的命令,第十三軍分割槽改為冀熱遼軍區,轄第十四至第十八軍分割槽,隸屬晉察冀軍區。冀熱遼軍區組成後,立即投入抗日戰爭的攻勢作戰和戰略反攻,北出長城,進軍熱(河)南、遼(寧)西。

1945年戰略反攻後,冀熱遼軍區主力部隊編為冀東縱隊(又稱詹才芳縱

隊)和熱遼縱隊(又稱黃永勝縱隊)。同年10月,冀熱遼軍區劃歸東北,11月又調回晉察冀軍區。同時,根據晉察冀軍區統一整編部隊的命令,冀熱遼軍區改編為冀東軍區,並將其所轄的部分部隊改編為四個野戰旅:第十一旅(旅長曾雍雅)、第十二旅(旅長劉永源,政治委員林茂源)、第十三旅(旅長蕭全夫,政治委員李振聲,副政治委員向仲華)、第十四旅(旅長何能彬,政治委員徐光華,副旅長兼參謀長袁淵,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黃志勇)。

野戰旅的編成,標誌著冀東武裝已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中第十二旅、第十三旅部隊,後來分別發展成為第四十六軍之一三六師和一三七師。

自衛戰爭開始後,這支部隊在冀東軍區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