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部分

從1946年3 月起,山東和華中野戰軍進行了“百日大練兵”運動。此後,進一步調整了部隊的戰鬥序列。5 月間,中央軍委任命羅炳輝為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韋國清為第二縱隊司令員。同時,華中野戰軍第三縱隊改為第一師,粟裕兼師長和政治委員;第六縱隊改為第六師,譚震林兼師長和政治委員;第七、第九縱隊番號不變;華中第五軍分割槽基幹武裝及向我投誠的趙雲祥部改編為第十縱隊,謝祥軍任司令員,劉培善任政治委員。6 月2 日,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決定:以第七縱隊兼蘇中軍區,第九縱隊兼淮北軍區,第十縱隊兼蘇北軍區。7 月,東江縱隊等部和中原軍區第十三旅,先後到達膠東和蘇皖解放區,分別編入山東和華中我軍。至此,山東與華中野戰軍兵力有13萬人,軍區部隊26。6萬餘人。

1946年6 月26日,蔣介石在完成了各項戰爭準備之後,徹底撕下和平面具,命令國民黨軍隊約25個師的兵力,向我中原部隊發起進攻,全國大規模內戰就此展開。

蔣介石自恃國民黨在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上的暫時優勢,曾設計了一個被後人恥笑的“一年消滅共產黨”的進度表:6 月底48小時內消滅中原李先念部;7月中兩個星期夷平蘇北解放區;8 月份3 個星期打通津浦路和膠濟路;9 月份消滅冀熱遼和冀魯豫解放區;華東解放區包括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和山東全省,南臨長江,北近平津,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組成強大的重兵集團,直接威脅著國民黨的心臟地區——南京和上海。內戰一開始,蔣介石就把進攻的矛頭直接指向華東地區。於是,上百萬美式裝備的精銳國軍,猶如滾滾惡浪,一波又一波地撲向華東解放區。

蔣介石對華東地區的如意算盤,是實行由南向北的逐步壓縮,先將解放軍華中主力趕過隴海路北,再會同膠濟線南下的國民黨軍將其聚殲於魯中地區,以解除其寧滬杭中心地帶的“心腹之患”。

戰雲滾滾,敵大軍壓境。中共中央軍委6 月22日來電指示作戰方針:“山東以徐州為主要作戰方向,主要著重調動徐州之敵於野戰之中殲滅之。”這一計劃的核心,是著重向南,首先給予向華中解放區進攻的敵人以有力的打擊。然後會合山東主力由淮河南、北進擊津浦線,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造成對徐州的合圍形勢,以調動敵方,在運動中將敵殲滅。這樣,就可以甩開向北的蔣軍而插到國民黨區域取得人力物力,取得戰局上的主動。陳毅次日即覆電中央,完全同意這一南下作戰方針,並對山東野戰軍作了部署。

這是關係到未來華中地區整個戰局的籌劃。粟裕接到中央軍委的指示後,根據他對華東地區國共兩黨軍隊態勢的瞭解,內心非常矛盾。夜闌人靜,

蛙聲陣陣,但粟裕難以入睡。在接到中央電報的當日晚,即給中央和新四軍軍部起草電文,力陳利弊,建議華中主力暫留蘇中作戰。他在電報中陳述外線、內線作戰的利弊,他分析道:第一,在蘇中地區,環境比較安定,部隊轉入戰爭狀態需有一個過程。

戰爭初期,我華中野戰軍主力,如在淮南作戰,不僅糧草需保障供給,就連支前民工也需要蘇中補給。主力部隊開到,加上民工、幹部,每天至少需要糧食10萬斤,兩三個月所需的糧食,則可達千萬斤,其它軍需供應的任務也相當繁重,這將會給我軍在蘇中地區的作戰帶來很大困難。

第二,蘇中當前有敵軍9 個旅,如我華中主力西遷,留守部隊難以擔當牽制任務,該區有被敵迅速佔領之極大可能。蘇中地區地富人稀,人口900 萬,佔華中總人口的五分之二,糧食亦佔華中總產量的五分之二,沿江商業繁榮,稅收佔華中的一半,這些都是支援戰爭的巨大力量,一旦淪入敵手,就會為敵所用。而且蘇中地近京滬,如不戰而棄,政治影響也不利。

第三,淮南有敵軍第五軍,整編第七十四師一個旅也在淮南。另兩個旅在南京,一打起來勢必北渡淮南。這兩支部隊均屬蔣軍五大主力,加上淮南其他敵軍,兵力較強。相對說來,蘇中之敵較弱。

對上級的指示有不同的意見,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這是一個指揮實際作戰的將領,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但給中央的電報發走以後,粟裕的心中仍是難以平靜。他想,自己的建議會不會影響中央的決策?自己的考慮會不會是區域性性地看問題?總之,他擔心自己的想法會不會對革命事業產生不利的影響。

電報到達延安以後,毛澤東與中央軍委非常重視粟裕的分析,經研究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