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大老爺的渣
徽瑜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的,而是真的這麼想的。這次鹽船傾覆在河道里,這裡面的關係大了去了,往輕了說不過是一個意外。往重了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董允驥藉著催軍餉的名義前往南方,私下裡還有別的任務,如果事情被人給察覺了,徽瑜就覺得事情特別的糟糕。
兵符這件事情現在知道的人微乎其微,至少從兵符失蹤以來,京都就沒有任何的訊息流傳出來,可見這件事情保密功夫還是很到位的。而且了聞大師賊聰明,對外宣佈閉關了。這大師閉關,數月也可數年也可,又是有道高僧,誰還敢輕易去打擾的。徽瑜覺得了聞大師這一招走得不錯,就算是有人聽到什麼訊息,想要去試探也找不到人。
徽瑜知道姬亓玉在南方暗中佈置的人手不會少,不然也不會這般的沉得住氣。至少在她哥這件事情出來以後,如果沒有實力出手不會這般的鎮定。男人嘛,都不喜歡把外面的事情帶回家裡來,姬亓玉不太講南方的事情倒不是信不過她,大約是不想她因為這個憂心。
中秋一過,董允驥這件事情就該提上日程了。
不管皇帝怎麼想都要表一下態,這件事情怎麼查?從何查?是從鹽務查還是漕運海運查?這件事情大家最關注的還是皇帝對於江南官場控訴董允驥雷霆手段收軍餉的態度,皇帝是斥責一頓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還是直接把人押解回京聽從處置?
徽瑜的腦子一刻也沒能緩下來,這麼多年了,原文中的很多比較生僻的支線她都已經想不起來了,但是她還記得姬夫晏在南方也是有自己的部署的。不然作為一個男主,連這點深謀遠慮都沒有,還當什麼男主?但是他怎麼佈置的,都有那些官員是他的人,她卻不記得了。
現在徽瑜已經能敏銳的察覺到,董允驥這件事情的發生,很有可能直接導致姬夫晏跟姬亓玉第一次正面的交鋒。
寧王現在還在管著戶部,姬亓玉先是整頓鹽務,然後皇帝直接把果實給了嘉王,而後又把海運不得不交給姬亓玉頂缸,這兩件差事都是既得罪人又不好插手的,但是姬亓玉做的都不錯,沒有大功但是同樣也沒有打過,至少沒有發生什麼內部扯皮讓皇帝不勝其煩的斷官司的事情。如果這些都還不算什麼,不會引起寧王一系多麼大的反應,但是隨著姬亓玉接手內廷府很多事情就開始變得不一樣。
內廷府是個比較特殊的地方,能直接洞察到皇宮裡的蛛絲馬跡,可以說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都是皇帝能信得過的人。人人都知道皇帝不喜歡姬亓玉,但是還是把他放在這個位置上,是皇帝終於覺得這個孩子其實不錯,觀感有所改正,還是就算是不喜歡姬亓玉但是他有這個能力能勝任這個位置,最重要的是皇帝不喜歡他但是信任他,這才是最令寧王一系覺得矛盾又有些擔憂的地方。
徽瑜想到這裡也有些不太明白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你說他渣,他的確渣,渣的還不是一般二般。但是你要說他是個昏君,這一點徽瑜都覺得不對,至少在他的統治下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既能罩得住國內,又能壓得住國外,他本職工作的做得相當的不錯。就是自己後宮裡那一畝三分地上,表現的太渣,整體形象上拖了點後腿。
但是,皇帝能強忍著自己對姬亓玉的不喜歡,而把他放在內廷府這個位置上,現在想想,徽瑜也覺得皇帝這個人還真是不好捉摸。但是這一點,不算渣。
也許以前寧王還不會明目張膽的做什麼,但是女兒改名一事再加上姬亓玉接手內廷府,肯定會對他造成一定的影響。現在她哥哥出事,也許是個機會,能趁機摸到些許的苗頭。
徽瑜也有點擔心董二夫人,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之前要準備進宮的事情,現在中秋過了,她也想把她請來說說話,免得她胡思亂想。
正好姬亓玉還沒有回來,徽瑜再著急也不能直接去書房拽人,就索性先寫了帖子讓人給董二夫人送去,請她明天來。帖子送出去後,徽瑜就聽到隔壁昭姐兒又在依依呀呀的,知道這孩子這麼久沒看到她跟她爹估計鬧騰呢,就喊人把孩子抱過來。
果然奶孃把昭姐兒抱來徽瑜接過她之後她就不鬧騰了,特別乖的躺在榻上,也不折騰了。其實小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也能感覺的出來誰對她好,誰對她不好。至少這孩子這幾個月下來就明白一個道理,她娘是不會抱著她在屋子裡轉圈,抱著她認識牆上的畫,架子上的漂亮擺設,哭也不行,她娘會黑著臉。但是她爹在的時候就可以折騰著起來轉圈、賞畫、看漂亮擺設。
這會兒沒看到她爹在,小姑娘也不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