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他的助手提供。他也不懂日文,反正抄來抄去,強不知以為知,所以經過一段交鋒,勝負立見。於是他就言不由衷地說,張之洞、袁世凱不是漢人嗎?我把他當作寇仇。光緒帝不是滿人嗎?我愛戴他像愛天帝一樣。胡漢民認為這是卑鄙又肉麻的言語。辯論的結果是《民報》全勝,《新民叢報》停刊,保皇派的旗幟至少在留學界已經倒地。後來章太炎出獄以後來到日本,胡漢民將編輯讓給章太炎,

《民報》創辦以後,大家推胡漢民為編輯。有一次他去參加改良派追悼戊戌、庚子烈士的大會,登臺演說長達三小時,舉出康、梁保皇派的歷史及謬誤加以駁斥。他進一步說,反對革命者不應該利用死人欺騙活人,因此這個追悼會的意義是非常滑稽的。那一天有一千多聽眾,大家瘋狂拍手叫絕,康、梁以下的改良派都縮頭縮腦不敢辯論,青年學生認為保皇是一種羞恥。

《民報》的序言是由中山先生口述而胡漢民執筆撰寫的,很多文章都是以這種方法由他和汪精衛兩人執筆。

胡漢民的《排外與國際法》長達數萬言,闡述民族革命的內涵。

中山先生說過,現有改變,皆賴革命之所賜。所以,不能以曾經的失敗而否定革命的本質和意義。孫先生及其追隨者所倡導的民治、民有、民享的理想,成為中國人從此追求國家強盛和世界認同的一個宏偉目標,從另一角度視之,這或許比建立一個強權的軍政府而讓世人唾棄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後,全國各省紛紛響應,各地制定地方性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