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1908年9月,清廷被迫公佈《欽定憲法大綱》二十三條,預備之期為九年。該大綱為憲政編查館草擬,可疑之處如下:

日期:九年,因有變化,實為渺不可期,緩兵之計,既可為空頭支票,又可有多種解釋權。

主筆人物:皇族,出洋考察的首席,載澤主謀,具體為留日學生。

取法:日本而非歐美,全部抄自日本憲法。

要點:擴大君權而非削弱君權。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章太炎揭穿烏龍

1908年4月20日,因此前張之洞、袁世凱聯名奏保楊度“精通憲法、才堪大用”,本日賜頒四品京堂銜,主持憲政編查館。憲政編查館奏定*結社律。6月,薦舉吏部主事勞乃宣。因學問淹通,心術純正,詔以四品京堂候補,在憲政編查館行走,並選派為資政院議員。8月,資政院總裁會同軍機大臣奏定資政院章程。

到了10月份,憲政編查館、資政院奏遵擬《憲法大綱》《議院法》《選舉法》要領。

1908年6月8日,袁世凱在頤和園外務部公所召*議,討論國會利弊問題,楊當場回答政府諸公質詢數十條,演說達五個小時。

在此他表示,議院非民選不可,如當局不同意,給他官做他也要堅辭,為求開設民選議院之事,生死禍福在所不計。

稍後,他又提出說帖,表示國會建立起來後,“皇上仍擁有神聖不可侵犯之權”,並可“鞏固皇室”。

以後數月,以開國會事陳說鉅公大族間,不得要領。1910年的秋間,資政院正式開院,清廷將預備立憲的時間縮短為七年。楊度駁斥國會不能過速的言論,認為“內閣隨時可以成立”,憲法亦非難以擬訂。他又專折入奏,請赦免梁啟超,起用人才。

到了1911年1月,御史胡思敬就他奏保梁啟超事,再次遞折彈劾,說“梁啟超既用,則康有為必返,三兇合謀,禍且不測……該逆楊度,實今日罪魁禍首,宜必有以處之”。

可見其阻力之大,不僅在皇族。

1908年,清廷籌備已久的《欽定憲法大綱》終於掖掖藏藏扭捏出臺,同時下詔稱,次年在各省開諮議局。這是慈禧在垂亡之際玩弄預備立憲的最後一招;主張立憲的官僚以為參政有望,頓時神氣起來。其實這個立憲大綱,缺少現實操作性和道義原則。他們的政改框架來自於日本,格調不高,況且一再打折。章太炎為此撰寫了《代議然否論》一文加以駁斥,重申*共和,實現民選總統,司法獨立,保障人民言論自由等公民權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針對清廷粗製濫造的“憲法大綱”,章太炎撰寫《虜憲疾廢六條》一文作為《代議然否論》的附文,論述了清廷君主立憲的荒誕性,其深刻程度遠超當時鼓吹立憲的人,對寄望於清廷,鼓吹君主立憲的御用文奴,葆有深刻啟示作用。

章太炎深刻指出,清廷擬訂的“憲法”,從其根本宗旨而言,既不是伸民權於百姓,也非救中國於水火,而是以儲存宗室,保障清廷皇帝的權力為第一要務。清廷“憲法”到處剽竊日本的君主立憲模式,又把其奸詐、險惡的用心刻意隱藏,儘管如此,仍然自相矛盾、錯謬百出,其弱智與病態、兇殘與狡詐於此可見!

即使沒有孫、黃、章、陶……這些堅定的革命道路的推行者,改良派自身也最終會分櫱出革命分子。梁啟超的很多言論,就比胡漢民的某些言論還要猛烈得多,而畢永年等人則是從改良派中走出,不再回頭。

只有康有為是個成品,一個不可更改的成品。他必然是、必須是、必定是一個幕僚,像皮影戲的操盤手,從光緒帝,直到張作霖、吳佩孚、張勳,越來越退而求其次。他沒有上演過一出成功的皮影戲,投出一如意中所欲出的影像,反而自己變成一具可有可無的影子,從登高一呼,萬眾仰慕,到棲棲惶惶,被人討厭不置。

他拼命抓住的繩子的那一端卻空無一物。

改良派的文章與《民報》的文章之不同點是,前者沒有從根底上揭露清廷,因為這事兒別人已經幹了,它沒有必要再幹,它只講怎樣建設國家。《民報》的文章則是立足於揭露清廷統治的非法,從而喚起民眾。這種系統揭露清廷及其祖宗的文章以前沒有過,文氣不酸腐,初等文化以上大致都讀得懂,這正是它的啟蒙價值所在,也是它得以廣泛傳播並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在清廷看來,他們都是把朝廷往絕路上逼迫。前者系軟性進攻,後者則是硬性突擊。他們以為,立憲派把好聽的話說給朝廷聽,那是不得已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