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意在以一己的頸血喚醒麻木不仁的老中國兒女。
譚嗣同太高尚了,他的選擇,老大專制、一盤散沙的中國底層社會承受不起,他們更領情的是洪秀全式的喚起。
從清廷的皇族一邊來看,假使他們有較高的智慧理念,以原有行政資源掌控改良,則其江山的框架保持下來,是沒有問題的。這樣的改良既承接歷史,也指向清晰的未來,就時局而言,也能保持穩定,是當時可見的成本最低的改革。
一般來說,無論是太祖努爾哈赤,還是聖祖玄燁(康熙帝),或者高宗弘曆(乾隆帝),當他們的在天之靈得知大清帝國隨時代變化而延續,只是改掉了“祖制”中的一些內容時,他們能不欣然接受嗎?但是他們的傳人沒有這樣的智慧。慈禧太后諸人對照變法者的行為、變法的條款,倏然心驚,還是覺得“維護祖制”才是根本,這個根本高於一切,於是怒從心頭起,驟然翻臉,菜市口殺戒大開,把所有柔性改良的路子都堵死了。這也導致了清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爛尾工程,愚蠻的守舊派要把爛尾工程進行到底。一切和平解決的大門予以關閉,專制政權終於在辛亥革命的怒火之中走向最後全面的崩潰。
所以,後來有人替清廷感慨,說是“早知辛亥武昌事,不如饒了譚嗣同”。這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