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康、梁等人一直不放鬆,清廷諭“康有為、梁啟超逃海外,肆為簧鼓,刊佈流言,離間兩宮,覆在沿海一帶,倏往倏來,命海疆各督撫懸賞購線,嚴密緝拿,破格以賞,如能設法致死,亦從優給賞”。
專制長期侵蝕,導致國人奴性遺傳太強,凡是竊據高位的*頭子的話語,都要作神聖的解讀。因為慈禧發話了,於是這句話就變得高深莫測,且具有神聖意義了;可悲的是,在概念如此清晰的情況下,有些自稱是改良派、憲政專家者還是一廂情願成狂,把慈禧的“變法”解讀成等同於*。
慈禧完全在暗示或明示光緒帝已經失守,只有她才承傳祖制。所以在她的治下,沒有任何起步的機會,本身完全沒有*改革的任何跡象。可見,慈禧判定西方憲政*模式危害她的*統治,不是誤判,而是“正判”,所以不存在任何“辨誤”的可能。
腐儒們總以為,康、梁等人深刻而高明,得出革命必得專制的深刻預見。他們認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埋葬了立憲派最後的努力,同時也顛覆了晚清政壇脆弱的政治平衡。更說什麼1906年載澤上奏“奏請宣佈立憲密摺”,1907年官制改革、試行地方自治,1908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政府推行憲政的決心不可謂不大,步伐不可謂不快……云云。好像是革命攪擾了他們的好夢。
也有人說:“晚清主人慈禧太后面對江河日下的政治殘局,一方面死守不放,一方面痛定思痛,也在尋找一個與新事物可以共生的中性空間。如此,便催生了在其本人、在整個清廷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帝制改良:全面實行君主立憲,走虛君共和的道路。這一步,應該說是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假設這一步提前哪怕只有十年,中國的歷史和命運將是另外一番模樣了,又何來後來的辛亥革命?在太后的《欽定憲法大綱》出爐不久,尚沒有能夠真正在全國鋪開和落實,便傳來了革命黨那要命的槍聲……”
虧這些先生說得出口!何謂“尚沒有鋪開”?事實是根本就不會鋪開,也從來就沒有鋪開。
那要命的槍聲?並不是那特定的辛亥槍聲要命,早十幾年的革命黨的運作就是在促使他們政治改革。就算他們虛情假意的口頭改革,也是在壓力之下。並不能說,閣下的假意改革,要人家停下來等您,砍頭、抓捕、流放隨您。哪有那麼好的事?閣下怎麼不早點兒來將就革命黨,甚至稍微將就一下維新派的改良分子?非但不將就,反而大舉砍頭。
稍加一點回顧,就知引文中所說什麼“中性空間”從來不存在。自戊戌變法以後,直到外逃西安時節,慈禧一直想幹掉光緒帝,一連數天召見溥字輩的兒童十幾個人想代替光緒帝,併發電報給地方官和各國使節徵求意見。1899年1月份,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等一千餘人通電反對廢立。清朝將經先生革職抓捕,並命令浙江巡撫將經先生的家產查抄。2月份,懸賞捉拿康有為、梁啟超,命令李鴻章將康、梁在廣東的祖墳挖掘削平,命令沿海各地地方官懸賞十萬兩白銀抓捕康、梁,或將其殺死亦給重賞……
以致兩個月後,梁啟超寫信給澳門的友人,並與唐才常、康有為商量準備暗殺李鴻章,併到處聯絡地方豪傑,準備在廣東生事。這是被逼到牆角無處可退的改良派,近年被一些腐儒堅稱為非暴力的前賢,他們卻準備撬掉李鴻章!
到了4月份,梁啟超寫信給康有為,主張先攻取廣東,並在廣東建立政府。4月底,梁啟超寫信給孫中山,勸中山先生和他們一起幹,但要中山先生同意事成後舉光緒帝為總統,同時催促徐勤暗殺李鴻章。
這時候,後黨首要分子剛毅、載漪、徐桐等人準備利用義和團殺洋人,即所謂“扶清滅洋”,另一派以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為首主張*義和團。6月份,義和團蜂擁踏入北京,清政府幾乎為義和團所控制,張之洞、盛宣懷惶恐不安,提倡東南自保。7月初,清廷命令將流放到新疆的張蔭桓正法。在如此靡亂的環境中,仍不忘報一箭之仇。同時調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和洋務大臣,與各國商請停戰。7月份,唐才常在湖北、湖南一帶謀劃起義,事敗被捕,旋遭殺害。
……
所以,“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帝制改良”並不存在,不可能存在一種最大的改良,已經發生的是要將改良派趕盡殺絕。
事實是,不革命已經處在專制當中。立憲的步伐簡直沒有,還說什麼“不可謂不快”!腐儒們不知,如果康有為不跑,他的腦袋都沒有了,還說什麼政治平衡呢!
可是,誰也沒有面向清政府引頸受戮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