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金剛怒目式的批判君主專制的言論。中山先生晚年,向傳統借力的心跡甚為明顯。戴季陶先生解說道:“在思想方面,先生是最熱烈的主張中國文化復興的人。先生認為中國古代的倫理哲學和政治哲學,是全世界文明史上最有價值的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要求全人類的真正解放,必須要以中國固有的仁愛精神為道德基礎,把一切科學的文化都建設在這一種仁愛的道德基礎上面,然後世界人類才能得真正的和平,而文明的進化,也才有真實的意義。”就是這樣的用意。當孫先生髮動革命推翻最後一個皇朝時,他的理想立刻獲得社會各階層的認同。
陳寅恪所作王國維紀念碑銘中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反對“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專制主義,亦應是不分地域的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真堪泐石為銘。
從孟子的“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直到顧炎武的“國家治亂之原,生民根本之計”……無不是一種分權的原動力。分權者何也?它正是憲政的礎柱,自由的前提。歐洲的立憲國,最初政府也是百般阻撓,至於勢不能支、力不能拒而後乃成。決無笑意寫在臉上而泰然分權與人民的。所以,憲政多由激烈時代人民爭取而成,非由和平時期有司醞釀而成。中國歷史,對知識分子,機緣之吝嗇、專制的膨脹,兩者互動,機緣則微乎其微,專制則惡性膨脹,故從來沒有憲政的既成事實。但我們卻不能因此否定自由與民權的淵源。
國粹派主張復興古學,範圍較孔學為大,乃是復興諸子之學,即重新整理、發掘先秦諸子思想,其重心在以自由批判為手段,以個體的價值為本位,以思想啟蒙為旨歸。蓋當春秋戰國那樣的思想自由的時代,百家爭鳴的真精神也就是思想自由和學術獨立的投射。郡縣建立以後,思想定於一尊。“獨尊”不僅鉗制了人們的思想,且異化或毒化了諸子的基本意義,使之喪失了獨立的地位和價值,成為專制的寄生物、鉗制思想的工具。專權者藉此掩蓋集權或極權的企圖。但歷代更有這樣的知識分子,他們對事勢之所必至洞若觀火。自由思想、自由精神不是沒有,唯因專制強大而長期處於劣勢,未能造成三權分立之格局。但作為一種精神資源,對*的渴望從未遭到毀滅,它和霍爾巴赫等西方賢達對自由的籲求與考量,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亦別是一種傳統,唯有發揚開掘之,自由的道路才不致衰敗失落,銷沉歇絕。先人的言論和眼光,也象徵著他們追尋自由的勇氣和胸懷。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末世改良派更無依託
據瞿兌之《杶廬所聞錄》說,李鴻章鎮北洋,專用皖人,甲午之戰,僨師者皆其同鄉。袁世凱繼任後,亦多用皖人,以淮軍衣缽自任,如楊士驤、楊士騎等。
李鴻章耍手腕,袁氏光大之,繼之挾裹北洋兵自重達十餘年,清朝滅亡後,又十餘年,為禍中國,社會不堪。
奕劻父子驕奢淫逸,久為清議所不容,御史揭露之,奕氏欲報復,當時趙炳麟、江春霖、啟霖同在臺諫,號“三菱公司”,頗有正直聲望,朝士大夫相率置酒,賦詩相慰勞。
張佩綸本是光緒初年的清流領袖,曾彈劾李鴻章,晚年卻依附李鴻章為門婿,翁婿交相稱譽。
光緒末年小人跳踉於官場,博取富貴功名,無所不有其極。其路途一是商部,載振主持(背後是奕劻);另一途是北洋,袁世凱主持,什麼梁敦彥、楊士驤、朱家寶、凌福彭、徐世昌、鐵良……都起來了。
那時節,岑春煊被召留京,授郵傳部尚書,袁黨甚懼,乃購春煊與康有為照片合印之以進慈禧,以此卑劣手段構陷,使其迅速罷官。後來袁世凱的大兒子造假報紙來騙他。再後來的2008年,“正龍拍虎”竟成新的成語,都是有其精神遺傳的。
張之洞亦為李鴻章不滿。當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一意委曲徇外人意旨,張之洞不同意。李鴻章詆之曰:“香濤官督府二十年,猶是書生之見也!”(這是李發給軍機處的電報中語)。張之洞得知大憤,說:“少荃主和議二三次,遂以前輩自居乎?”聞者以為天生妙對。
李鴻章死了,晚年張之洞與李的繼承人袁世凱同在軍機。袁世凱甚輕蔑,到處說,張中堂是讀書有學問的人,他自己則是為國家辦事的人。這時政途上的人馬,袁世凱到處有佈設,張之洞遠不及。
人性的弱點,在專制結構下放大、膨脹、加速。欲得小人鋪成憲政之路,實為煎冰求火難以想象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