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寺曾窮搜天下,追索此僧,以大梵之勢,竟也未得半點蹤跡。
卻只因當年一場地龍翻身,使其留置千佛頂的遺藏現世。
被當時仍是一介凡俗之人的滅明、滅淨機緣巧合,得到了其中一部分。
苦練功成,於江湖上闖出了名聲,這才為寶月和尚所知。
寶月和尚尋上門來,二人方才得知,自己竟成了大梵“傳人”,哪裡還不欣喜若狂?
寶月和尚本也心有所圖,兩邊一拍即合,便成了一脈相傳的“同門”。
只是可惜,滅明、滅淨二人各自所得,都不過是其中一法,偏都不全。
缺失之處,偏偏是這門神功中最關鍵之法。
除了另一半降龍之法,還有調和龍虎的大定真空法另一半,以及最後的龍虎無蹤、打破真空之法。。
心息相依是降龍伏虎之始,大定真空是降龍伏虎之漸。
性天開朗、龍虎無蹤,方是降龍伏虎之究。
一門神功三分。
滅明得了“心息相依”的一半,伏虎禪功。
滅淨也得了“大定真空”的一半,神水玄功。
所謂口為玉池太和官,漱咽靈液災不幹。
唾為醴泉,聚為玉漿,散為神水,降為甘露。
“神水玉漿”能溉髒潤身,滋流百脈,化養萬神,而得無量壽。
龍虎之力兇猛,越煉越深,諸竅頹廢,百脈俱毀。
若要降神龍並伏猛虎,需以“神水”調和,方能得大定。
這千佛頂,藏著大梵神僧遺藏之秘。
當年雖然被震出一部分,但真正的玄秘卻仍深藏其中。
滅明、滅淨,還有寶月和尚,都是多年苦求而不可得。
寶月和尚不惜以大梵法傳授二人,多年來為二人靠山,莫不因此。
伏虎寺與神水庵多年來就為爭千佛頂,門下弟子年年比鬥,勝者可據千佛頂一年。
莫蒼渾也是早知此秘,故而方有今日之舉。
只是他並未料到,滅明尊者的伏虎禪功,竟然練到了如許境界。
連他深藏多年的天都巨靈,也難以撼動分毫!
“大梵無量。”
滅明尊者合什抬頭,淡淡地看向莫蒼渾:
“莫掌門,千佛頂上群雄匯聚,可沒有幾人能受得了你這太乙玄雷之威。”
他語氣和善,莫蒼渾卻感受到了一絲森寒之意。
心知不可為,一邊揮動拳掌,天都巨靈手握玄雷,與方萬里一道,齊攻葉孤城,一邊歉然笑道:“老夫一時莽撞,倒險些毀傷千佛寶頂與眾位英雄,倒是老夫不是了。”
就在這時,雲海之上響起一聲悠然淡漠之音:“與葉某交手,也敢分心他顧?”
卻見葉孤城如身化飛仙,於雲間如仙人舞劍,劍法玄奇,招招妙至毫巔,周旋於方、莫二人之間。
滅明尊者眉頭微皺。
他的伏虎禪功能伏人息,亦能伏天地乾坤之息。
禪功之下,萬籟俱寂,少有人能再有行動之力。
此人已入極道之境,他雖然沒有想過能如此簡單便降伏此人,卻也不認為此人能完全不受他的伏虎禪功所制。
而且在他的禪功之下,竟然還能如此行動自如,劍招章法未變,連氣息都未一絲紊亂。
心驚之餘,手上卻也不慢。
本合於胸前的雙掌,突然一錯,左掌覆右拳,輕輕一旋,右掌便於左掌心上旋了出去。
動作輕緩,去勢柔和。
卻有一股至大剛猛的拳意傾洩而出。
這是他自伏虎禪功中悟出的羅漢伏虎拳!
與此同時,其餘三人也都動了。
“塵勞良苦,流光易度,明珠難得,白骨成堆。”
“甘露普降,慈航普渡。”
滅淨神尼雙掌緩緩向前一推。
似天上柔雲,亦如春風細雨。
卻於無聲無息間,舒捲飄零,覆壓乾坤,浸潤萬物。
普渡玄掌!
亦是滅淨神尼自神水玄功中所悟得。
莫蒼渾與方萬里也能再次展開手段。
谷彺四人齊齊出手,各自絕學毫不保留地朝雲海孤峰之上的葉孤城轟出。
四種絕學齊出,其玄奧精妙處,令千佛頂上眾人如痴如醉。
其至大浩蕩之威勢,也令得眾人倉皇失色。
此時再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