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魏徵卻道:“陛下,莒國公所言未免一廂情願,這雷雨乃天庭所司,縱是高妙之士,道德真修,亦需求得天庭法旨,否則誰人敢違天命?”
李世民如同被兜頭一盆冷水潑下,頓時面色一沉:“那魏卿又有何教朕?”
魏徵似乎看不到李世民臉色一般,抱笏道:“陛下,臣還是一言,既是災降於天,自當祈天告罪,請上天降恩。”
“老匹夫!”
李世民再忍不住怒火,大罵道:“你便是見不得朕好,偏要朕低頭認罪,看朕笑話!”
“臣惶恐,臣不敢。”
魏徵抱笏彎腰告罪,但其神色淡然,卻不見有半分惶恐。
群臣垂首不語,心中默嘆:又來了。
不過眾人也知,二人卻也並非真有嫌隙。
其實大唐能有如今盛況,自凡域之中舉國昇華,並不是任何一人之力可為。
那是君臣上下同心,方能有此偉業。
如今能站在這殿上的人,都絕不可能有任何異心,也個個都是人傑。
只是人傑之所以為人傑,必然是與眾不同,心志極堅,各有其道其志。
如眼前這君臣二人也是鬥慣了,在凡域之時,這魏老匹夫便常讓陛下下不來臺,到了這地仙之界,也仍如此。
位於百官之首處,一身材微胖之人搖頭一嘆,站出來打圓場道:“陛下,臣有一事啟奏。”
李世民仍自憤憤不平,但見說話之人,也只好忍氣道:“說!”
那老臣道:“今日有那大荒之地,大人國者來使,遞上國書,那大荒遠在海外億萬裡之遙,其國使不辭辛勞,來我大唐,足見其誠,陛下當召見其使,勉勵封賞一番,方顯我上國恩威。”
李世民聞言,坐回寶榻,平復心中怒氣。
區區大荒小國,自然不值當拿到此時朝上來說。
心知這是長孫無忌給他臺階。
只好道:“既是使者遠來,自當好生招待。”
“鴻臚寺卿劉善因何在?”
一人出班應道:“臣在!”
李世民問道:“大人國來使如今何在?”
外邦使臣,皆歸鴻臚寺所管,國書也是第一時間遞交其中。
“這……”
豈知那劉善因卻是面露難色,有些吞吞吐吐。
“嗯?”
李世民皺起眉頭:“劉卿何故作此猶疑之狀?”
劉善因心中哀嘆,見躲不過雲,只好如實道:“回陛下,那幾位使者遞交國書後,臣便安排其於典客署居住,欲待稟明陛下後,再設宴款待,”
“只是臣來上朝之前,卻聽署中官吏來報,那使者四人,卻是離了客署,說是……”
“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