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劍光,八百諸侯之劍,只有數十劍落於玉京城中,其餘皆散落天下各方。
只看那些劍的落處都是京中諸侯王公,便知其去處。
若是諸侯得之,依這劍上所載而行,毫無疑問,恐怕十年之間,便能令得國力強盛一倍不止。
本來天下富庶強盛是件好事,可天下八百諸侯,有多少野心勃勃之輩?
李東陽再清楚不過。
不僅他清楚,很多人都清楚。
玉京城中,已經有人開始破口大罵。
還有人目光灼灼,盯著那些得到了諸侯劍的王公。
大有一股欲誅之而後快之意。
一個頭戴紫金冠,身著金絲華服的矮胖圓臉中年,一雙小眼溜溜轉動。
他手上也有一柄諸侯劍。
忽然一步踏出,朝含元殿方向撲通跪下,雙手高捧諸侯劍,大聲喊道:
“陛下天佑,有賢人出世,獻此興國之寶策,臣弟願獻此劍,為陛下賀!”
“……”
這是當今人皇的親弟,陳王姜懷。
他的反應出乎眾人意外,卻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此人一向飛鷹逗狗,不務正業。
別的諸侯大多是到京城來朝拜,他卻是常年居於京城,只為享樂,置自己王國於不顧。
此時作為,雖讓人覺得情理之中,卻也頗為意外。
暗歎一聲好機敏的反應。
其他王公見狀,如夢初醒,紛紛步出,捧劍拜倒。
少數幾個,眼底閃過掙扎的神色,在眾多大臣權貴的逼視下,還有已經將皇城圍得水洩不能的禁軍,他們也不得朝含元殿跪下,獻出諸侯劍。
含元殿中,卻無半點反應。
帝芒不發話,這些王公也不敢起身,就這麼一直跪著。
如李東陽等人,也沒有半點喜意。
玉京城中,只落下幾十柄,這些倒好收回。
其餘散落天下各地的,再想收上來,恐怕是難了。
即便能收,上面鐫刻的文字也早就傳遍天下。
他們沒有想到,更令他們驚怒,甚至恐懼的還在後頭。
“第二劍……”
清朗的聲音,再度響起。
原本令人覺得清朗頗有豪爽氣的聲音,此時卻令人覺得恐懼。
“……以雄城為鋒,岱嶽為鍔,郡國為脊,諸候為鐔,百姓為夾……”
只此一句,就令眾人心中驚恐止不住地顯露臉上。
數萬裡外的白麓巖上,眾人看著金光之中,那騎御神鳥的身影,嚇得臉色煞白。
有人盯著李白留在原地如雕像般的肉身,都生出將其挫骨揚灰之心。
再讓他說下去,以後若讓人知曉這人是在他們這詩會中走出,恐怕今夜與會之人都要受連累!
“李白”卻不管這許多,聲音仍在傳來:
“……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四海,帶以崑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
“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可名……天子之劍!”
完了!
皇城內外,白麓巖上,九成九的人,聽到這裡,都是臉色猛地一白,身形搖晃。
“天、子……”
李東陽抬頭盯著神鳥之上那道身影,神色黑沉。
此子究竟要做什麼……
天覆地載謂之天子。
大稷雖以人皇稱之人君,卻也有天子之名,只因當年帝稷不喜,故不常用罷了。
但李東陽總感覺,此子此時說出“天子”二字,似乎別有用意。
思緒之間,浩然長河之上已與適才如出一轍,又射出劍光。
這一次,只有九道。
卻比剛才的八百道更加璀璨耀眼,浩大無疇。
一股堂皇之氣鋪天蓋地而來,沛沛然衝塞天地!
九道劍光,一道射落含元殿上。
如同天星墜落,在似要洞穿大殿金頂時,一輪大日忽然從金頂之上升起。
悄無聲息地將墜落的劍光包裹,緩緩下落。
大日隱去,現出一柄璀璨之極的金色神劍!
是帝芒親自出手!
李東陽不顧僭越,最先忍不住大踏步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