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在西風東漸的時代裡,做學問的人有一句話叫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指的是:要學會一種新事物,就必須先有打底的老基礎。像現在的人學語文,總是以“用”為先,只要能用就行就好,朗朗上口就算夠格。

學英文如此,中文又何嘗不是?中文、英文都只是要“用”,還行有餘力學“用”閩語、學“用”客家話、“用”法文、“用”日語……忙著要一時半刻就把全世界給“用”了!這樣子的學習,結果一定只有一種:在語言的浪頭上載浮載沉,除了寒暄還是寒暄,除了會話只剩廢話。

為什麼?因為沒有“體”。沒有一組可以深深扎進骨子裡面的符號來導引思考、建構邏輯。結果在構成語言組合的時候就會膚淺、單薄、不得“體”。

無“體”的另外一個壞處是慢,沒有效率。用半調子的中文來詮釋英文,所得的字義必定也是半調子,甚至是謬誤百出。語言是節奏的聲音,歌是節奏的語言,無法把聲音完全語言化,就變成其他動物用喉管制造共鳴而已了。你猜兩隻山豬交談時會用到多少字彙?多半隻有怒吼、哀鳴、愚歡和欲滿罷了。(這樣是否讓你聯想到,現在媒體裡所出現的語言種類?)

無“體”所造成的最大壞處就是“去文化”趨勢。來不及把任何一種語言精入到語言背後的文化層次,那麼思考也一定只停留在淺層裡。英文沒好到讀莎士比亞,中文沒好到懂周禮大易,你猜這個人的文化要建築在哪一個基礎上?他寫日記的時候能想到幾個轉彎?

所以,無“體”難“用”。大家都熟的那首“愛拼才會贏”裡有那麼一句貼切、傳神的歌詞倒可以借喻一下:“沒魂有體好像稻草人”。那麼有魂沒體像什麼?只能不像人了。

我對錢的看法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在“用”錢:急著找門路,走快捷方式,忙著把錢放進口袋裡。最絕的是,忙著“用”錢的人,通常都最會被錢“用”!口袋好不容易萬幸放進了錢,又總是火燒屁股般地忙著把錢“用”出去。大家瘋著買樂透這件事不也就是一個“用”字?當局要用錢,百姓要用錢,慈善團體要用錢,殘障人士要用錢……

奇怪了,錢就是那麼多,大家都要用,那是誰在“花”?外國針對得過樂透頭獎的中獎人所做的追蹤調查發現:得獎之後的人生,反而以超過正常比率成倍的結果——破產。無“體”而“用”,這是最顯明的例子。

大家被“錢”奴役的另一個鮮明例子是:每個人“用”錢來做什麼?答案是:飽裡子,然後充面子;吃飽喝足靠“用”錢,光鮮亮麗靠“用”錢。“用”錢堆砌起來的高樓大廈為什麼會垮掉?一定也是因為“用”錢。

錢既是用來撐面子,何苦為錢撕破臉?

錢讓你衣冠楚楚、狀似人君,為什麼又為錢面紅耳赤、對簿公堂?因為,“用”而無“體”。

所以我要以人生為體,錢為用;以思想為體,錢為用;以喜樂為體,錢為用。錢的“用”絕對不該超越人生的“體”,錢才是真的有“用”。這才是真的用心理解了錢,才是真心愛錢。

錢的世界裡:你的七種原型(1)

讓我幫助你也來“自己看自己”:以下是我從以色列的一本書《長河裡的我,砂》(埃拉比夫,1914~1967)裡節錄的自我檢測篇章。透過這個檢測,你可以找出潛藏在你性格深處,有關錢財的真實原貌,同時可以知道如你一般的人在哪裡可以找到財源。

“錢世界裡你的七種原型”:

一、藝術家:藝術家要拮据。比如說,寫書的我,還有表演者、

表現者等。拮据的狀況反而激發力量。日子太優

渥會殺死靈活。陀螺一停就倒下。

二、賭 徒:賭徒要貪婪。比如說,賭錢的我,還有罪犯、投

機客等。不夠貪婪就必然常敗,賭錢不能太像藝

術家。

三、生意人:生意人要從容。比如說,慘賠的我,還有醫生、

慈善家等。財務規劃會放在事務規劃之前。沒有

寬裕就沒有從容,不能從容就會做錯決定。你要

比錢高姿態。

四、冒險客:冒險客要忽略。比如說,做脫口秀的我,還有

政治人物、革命者、宗教家等。在向未知的領

域挑戰時,為了登高一呼四方響應,一定要暫 時隱藏或忽略錢這件事。錢只是伴隨而來的,就

算骨子裡明白,其實錢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