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翻譯成英文。這些研究著作原來是在臺灣根據當地可利用的軍事檔案資料寫

成的。這些著作選可從美國國會圖書館縮微膠捲得到,標題為“英譯中文軍

事研究著作和資料”。

也可從國會圖書館縮微膠捲得到的資料是 1945—1949 年時期美國領事

館的報刊譯文系列資料。這個系列包含若干國民黨城市的報刊和共產黨控制

區的電臺廣播,但包含這個時期共產黨的新聞出版物的材料不多。最重要的

共產黨新聞出版物是《解放日報》和《群眾》雜誌。這個系列也沒適當地包

含新聞雜誌。這個時期的最佳英文期刊是《密勒氏評論報》。主要的中文時

事評論期刊是上海出版的《觀察》週刊,由於該刊的可靠的軍事聯絡,也被

認為是這個時期有關戰爭發展的少數可利用的資料來源之一。上述資料來

源,連同美國國務院的《美國對外關係》,反映在國民黨城市獲取的有關共

產黨和戰爭本身的資料不多,這是當代歷史的一個事實,後來的歷史學家,

當他們查完現在可獲得的有關這兩個題目的大量檔案資料時,可能疏忽。

關於 20 世紀 40 年代美國的對華政策,正如本書目提要 2/10 指出的,已

有大量著作。關於“喪失中國”的歷史研究問題,最近的一部發人深思的研

究專著是韓德著《特殊關係的形成:1914 年以前的美國和中國》,該專著把

來華基督教差會、中國人反差會事件、美國排華運動及中美外交關係置於共

同的框架之內。關於 40 年代美國在華戰爭活動的基本敘述,有查爾斯?羅曼

努斯和賴利?森德蘭的官方中緬印戰區史三卷。關於這個時期的最一般的背

景讀物,有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1911—1945 年》。

一部附有長達 60 頁的關於美國手稿、政府檔案、發表文書、情報報告、學位

論文、口述歷史、文章及著作的書目的著作,是南希?伯恩科普夫?塔克著

《屈辱的模式:中美關係和承認的爭論,1949—1950 年》。

14.1949 年以前的毛澤東思想

在這個專門主題下,我們擬避免重複本書書目提要 4 和 12 提到過的著

作。關於這個變化不定的主題,特別是毛澤東著作的全文,可以獲得的文獻

資料,70 年代初以來,數量上至少增加了兩倍。新歷史資料的大量出現,使

我們關於毛澤東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看法。雖然他在 1949 年以後的政策最受人

懷疑,但是,若干更早期的問題也已出現。例如,毛澤東改信馬克思主義的

年月,他在 1930 年對李立三路線和在 1933 年對福建反叛者的態度,在中國

學者中,特別是在《黨史研究》之類內部刊物中,是極其熱烈的討論的物件。

然而,關於毛澤東直到 1949 年的思想發展的研究,主要變化在於新資料的獲

得。

在 70 年代初以前,可利用的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毛澤東思想的

資料,主要包括(中文、英文及其他各種文字的)《毛澤東選集》四卷,加

上可在中國以外的圖書館找到的從 20 年代到 40 年代發表在書籍和期刊上的

毛澤東著作。雖然屬於第二類的頗大一部分毛澤東著作可在什麼地方得到,

但是,那些資料分散在各個中心,系統地利用那些資料費時費錢太多,簡直

不可能利用。第一個大突破是在 1970—1971 年,10 卷版 1917—1949 年的毛

澤東著作在東京出版:《毛澤東集》。可惜,《毛澤東集》印數很少,因而

在大的中國學圖書館外不能為學者廣泛利用。然而,竹內實教授及與他聯合

從事這項事業者不僅能照新的版本說明勘正少數錯誤再次印行原十卷《毛澤

東集》,而且開始出版包含全新資料的若干補卷(《毛澤東集補卷》)。載

至 1984 年 10 月,已出版六卷,以後每隔兩個月出版一卷。最後,共出版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