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的txt下載網

楔 子

正文:

天地間除了白,再沒有別的顏色。

除了尚還在高空中苦苦盤旋的大雕外,這裡彷彿已沒有別的生命。

雪地上的少女也似蒼白的沒有半點生氣。

這裡雖不是天地的盡頭,卻是她旅途的終點,因為雪地上有一把刀。

刀的刀身已被埋進白雪,只剩下半截刀柄還殘留在外面。

少女拿住這半截刀柄,抽起雪地上的長刀,刀冷,少女的手更冷。

淺淺的血槽,狹長的刀身,但它卻失去了應有的鋒銳,這把刀已經生了鏽,這把刀已變得毫無價值!

少女走過千山萬水,數不盡的路程,最後得到的難道僅僅是把沒用的破刀!刀已破,用刀的人呢?刀已經死了,人呢?人是不是也和這把刀一樣?

刀一樣的寒風,冷冷地刮削著少女的臉頰,難道這就是她要的結果?難道這裡真的是她旅途的終點!

長空裡的鳥獸,似乎看不見捕食希望,發出幽怨而無可奈何的悲鳴,那尖銳的聲音被無情的北風吹到少女的耳畔,彷彿在說:“是呀,是呀……”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什麼是傳統武俠

相信武俠這兩個字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來此看書的朋友,估計一大半是從小看著武俠小說長大的。

但什麼才是真正的武俠呢?

真正的武俠我們可以理解為傳統武俠,傳統武俠大家時常都掛在嘴上,愛之,恨之,愛從前看它之時的熱血沸騰,恨現在沒有一個作者能有前輩們那樣的造詣。

很多都人忽略了一個問題,傳統武俠到底是什麼?

彷彿只要不違背自然規律,書中沒有妖魔鬼怪出現,沒有什麼特異功能,與武功沾得上邊,故事發生在古代,有刀光,有無盡的殺戮,那就是傳統武俠了。

非也。

“武”的意思在《春秋左傳》裡面就做了很好解釋,武為止戈,武是結束暴力的一種途徑,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容易明白。

那“俠”又是什麼呢?

如果說武是結束暴力的一種途徑,那“俠”就是運用武功與智慧去結束那些黑暗勢力、暴力集團的人,這種人不見得要會武功,只要他們做的事是正義、是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付出之後不求回報,有著一可顆正義與火熱的心,那他們就可以稱為俠者。

古往今來的俠者多不勝數,武俠只不過是一個片面罷了。金庸先生所說的俠之大者,並非指的是那些會武功,在江湖上摸爬滾打的俠客,而是那些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定去犧牲自己的人,比如岳飛、文天翔、于謙……等等,多不勝數。

我為什麼又要說現在的傳統武俠非常少呢?

因為傳統武俠立意的侷限性太大,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除強扶弱、懲惡揚善。

大家想想現如今的武俠,還有幾篇是以這八個字為中心的?現在的武俠已經變質,淪落成為了一種暴力小說,不可不說金庸先生在期間起了一個過度作用,金庸雖然令新派武俠(注意,我說的是新派,新派與傳統是兩個概念。)輝煌轟動一時,可隨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金庸先生在創作時態度非常嚴謹,但後面的跟風之人就很隨便了。

作為一個傳統武俠愛好者,看著這些人打著傳統武俠旗號,卻去大幅度宣揚暴力、美色、金錢、權利,想方設法去誘導年輕讀者們心中那些不成熟的慾望,看著傳統武俠那些“除強扶弱、懲惡揚善”為正義奉獻的精神,一天天被暴力金錢這些人性私慾所取代,我雖痛心疾首,卻只能徒嘆奈何,觀而聽之。

但這種變化是怎麼形成的呢?我為什麼要說金庸在期間起了個過度作用?請大家聽本人細細說來。

武俠小說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古時生產力低下,人們最大的願望無非就是能將肚子填飽,可由於統治階級、貴族、地主富戶的欺壓,他們這種願望往往很難實現。

他們大都是弱者,沒力氣、沒文化,不懂得怎樣去革命,別人欺負他們,他們只能忍。

可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雖然沒膽子去提著刀衝進地主家裡,把這些騎在他們頭上做威做福的人給解決了。但他們就可以幻想,他們自己做不到事,就希望能有人替他們給做到。

他們沒受過什麼教育,什麼對封建專權進行*、建立全新的社會制度,你算將嘴說出繭子,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