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位頭目中有三位是女性,即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和母夜叉孫二孃,她們三位都有丈夫,分別是王英、孫新和張青,但她們卻都沒有隨夫姓。即使是近現代,中國婦女死後,在家譜或墓碑上,雖然名字可以被隱去,但孃家姓還是仍然要保留的,而絕不可被寫成‘胡大嫂’或更姓為‘胡氏’。由此可見,中國還是有尊重婦女的優良傳統的。”
霍小青想就著李總“尊重婦女”的話題往下發揮,對他提拔陳力而沒有提拔自己發一份感慨,但又怕被領導小看了,所以眼睛轉了轉,最終把話頭嚥了回去。
霍小青很喜歡宋代文人的作品,尤其是南宋時期的愛國詩詞。因此,說到宋朝,她便問李思恩:“李總,您說中國秦以後,為什麼中央政權都怕北方少數民族而不怕南方蠻子,為什麼打不過了總往東南跑?”
“還真是,中國中央政權不怕從南邊來的敵人但卻怕從北面來的對手。”李思恩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於是放慢了語速,邊想邊說:
“中國的核心在中原,中國人的主要民族構成是漢族,而漢族的民族感和文化尊嚴都誕生在黃河流域。在冷兵器時代,剽悍的遊牧民族在作戰方面是佔優勢的,農耕文明難抵草原文明的衝擊,早期的黃帝戰勝炎帝就是這個樣子的。到了後來,北面的入侵者突入了中原,中原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尊嚴與社會結構一旦失去了根基,心理防線就會垮掉。統治者這時之所以往東南撤,一方面是因為江南富庶,遠離入侵者;另一方面是因為東南沿海居民比西南邊民民風怯懦,比較好統治。但結果卻是,統治者越往南撤越沒戲,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既有的皇權光環,南方蠻子都不再認他們為一家人,所以最後也只有消亡一條路可走。”李思恩並不太懂歷史,但又不能不回答,在女部下面前丟面子,於是就憑著自己的理解,胡謅了一通。
果然,霍小青提出了一個小小的異議:
“也許是的,中國人越往南,變得越文弱。比如說廣州,開埠不比上海晚,甚至早期比上海更有名氣,但上海出了十里洋場和那麼多的流氓大亨,廣州卻沒有。所以說我國東南沿海民風不如北方的強悍,有一定道理。不過,閩粵人雖然不野蠻,不強悍,但似乎不能就說他們懦弱。您看,清朝像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等叛臣逆子,哪一個不是出在廣東?”
李思恩詭辯道:“那畢竟是少數,代表不了民風。而且在這些精英里面,也是文的多,武的少,至少他們都不夠神勇。”
接著,李思恩話鋒一轉,繼續發揮起來:“其實北方人也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野蠻強悍。在東北地方戲曲中,凡是演家庭戲的,多半表現為女人兇男人熊。這基本上符合事實。東北的男人在家裡怕老婆,這在南北中國、東西方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但是有一條,人家家庭和睦、其樂融融,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雖然好多年沒去東北了,不知道那裡現在的情況變得怎樣,但我還是敢打賭,無論世風如何影響,東北人的離婚率肯定是全國比較低的。正宗的東北男人,無論高矮、胖瘦,都有兩個特點,而且內外有別:在外像根棍兒,寧折不彎;在家像麵條,寧彎不折。這兩個特點反差越大,其家庭結構越穩定。
股海別夢 朱希文被捕(14)
“東北男人在家裡像麵條,很軟;小事上從來都是放開放活,決不和太太計較。他們認定太太是‘內宮’的主兒,所以始終自覺地幫她們樹立威信。如果一不小心自個兒把太太給惹急了,那麼下個跪或捱打兩下的事就是難免的。男人這樣‘彎’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家庭的情絲不‘折’。當然,不折的情是相互的;作為回報,女人在外面也會給足自己爺們兒面子。當著外人的面,女人對男人是絕對地順從。不管自己的男人有多麼不行,她都會找出幾條優秀的,在外人面前顯擺,而決不會公開地講老公的壞話,在不明就裡的外人看來,簡直是賢淑之至。
“東北男人在外面寧折不彎,經常吹鬍子瞪眼、拍桌子,有話直說,決不憋氣在心裡與自己較勁,對上司、對同事都是一樣。火頭兒上,東北爺們兒甚至還可能相互間以武力解決問題。南方人對此很不理解,常斥之為爭勇鬥狠。我大學時的一位廣東同學曾告訴我,他那裡的人若是相互間鬥起氣來,會一個在樓上,一個在樓下,一個說‘你有種上來!’一個說‘你有種下來!’但直到最後,他們還是保持著不變的距離,就像那裡四季常青的自然環境一樣,缺少枯榮的光彩和極端的體驗。東北女人寧願喜歡前者。男人嘛,在外面爆發了,回到家裡就溫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