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合格的阿拉伯官員太少,政府人員主要沿用拜占庭和波斯時期的舊班底,官方語言則為希臘文或者波斯文。後來,隨著阿拉伯語的普及和阿拉伯人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官方語言。哈里發馬里克在位期間,第一次鑄造穆斯林…阿拉伯貨幣,以取代正在流通的拜占庭和波斯貨幣。當時的金幣或者銀幣,上面的文字,也被替換成阿拉伯文。

帝國各個城市都有穆斯林法官,由所在省的省督負責選任,對他直接負責。不過,這些法官一般只負責穆斯林的事務,異教徒則透過自治團體來治理。哈里發、總督、

將軍、省督都有自己的法庭,法庭的長官和中國的太守、縣官相似,既負責審判,也管理當地的公共事務,如救濟孤兒、管理宗教基金等。

全國各民族則分為四個階層:穆斯林阿拉伯人、穆斯林非阿拉伯人、非穆斯林的自由人(基督徒、猶太人、祆教徒)以及奴隸。這種分類始於正統派哈里發歐麥爾時代。

阿拉伯人是穆斯林世界中的貴族,而先知出身的古萊氏部族,更是其中最高貴的。阿里家族、倭馬亞家族都屬於古萊氏部族。各地的穆斯林阿拉伯人,和古代的貝杜因人一樣,以他們純正的血統為傲。一個阿拉伯女子和非阿拉伯人的結婚,會被認為非常不匹配。正統派哈里發歐麥爾,第一次將阿拉伯人登記在冊,以便平均分配國家的收入,倭馬亞王朝延續了這一點。這點和入關後的滿清比較相似。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47節:花開花落……阿拉伯帝國(17)

穆斯林非阿拉伯人是指祖籍不在阿拉伯半島的穆斯林,正統派哈里發歐麥爾以鐵腕驅趕非穆斯林離開後,阿拉伯半島上只剩下穆斯林。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是唯一純正的阿拉伯人。除此之外,所有的穆斯林都屬於第二階層。根據伊斯蘭教的理論,他們和阿拉伯人是平等的。由於穆斯林不用交納人丁稅,皈依

伊斯蘭教的人越來越多,國家財政因此越來越緊張。所以在帝國擴張的後期,這批人實際上沒有被當作阿拉伯人看待。但是,由於許多阿拉伯人遷到各征服地區,他們人數較少,漸漸被當地的居民同化,加上當地居民漸漸皈依伊斯蘭教、說阿拉伯語,以至於各民族之間沒有多大界限。由此形成了新的阿拉伯社會,阿拉伯人的概念也隨之擴充套件了。

非穆斯林的自由人,包括猶太人、基督徒、祆教徒和其他異教的自由民。他們以交納人丁稅換取阿拉伯人的保護。他們在法律上是第二等臣民。從被征服開始,基本上就過著自治的生活,有自己的法律、信仰、私人生活。但是,在政治、民政和社會事務方面,受到限制。

社會的最底層是奴隸。這是古代傳統的延續。先知穆罕默德是非常反感奴隸制度的,他曾經在公開的場合斥責過這種制度,並且說釋放奴隸會使真主感到歡喜。但他無法廢除這種制度,只能加以限制,如禁止讓穆斯林成為奴隸。然而,一個奴隸皈依伊斯蘭教卻不能獲得自由。奴隸的子女,如果他或她的母親是自由人,或者得到自由人父親的承認,便可以脫離奴隸身份。

三、派系紛爭和帝國王朝的更替

1。黨派紛爭、反對派的聯合和倭馬亞王朝的滅亡

然而倭馬亞王朝的政策並沒有穩定日益擴大的帝國。帝國的矛盾,在國家未建的時候就已經深深埋下。這要從先知之前的時代講起。早在遙遠的矇昧時代,阿拉比亞被沙漠分隔為南北兩部,居住在土地上的人民,也因此分為南方人和北方人。

北方的阿拉比亞人,大半是遊牧民族,以毛屋為家,他們的故鄉是希賈茲和納季德;南方人大多過著定居生活,他們的故鄉是葉門、哈達拉毛和沿海一帶。北方人所說的語言和《古蘭經》

中使用的相同,即優美純正的阿拉伯語;南方人所使用的語言,和非洲的衣索比亞語類似,屬於另一種歷史悠久的閃族語。南方人和北方人雖然同屬於地中海人種,但摻雜不沿海人種的元素。而且南方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明,而北方人在伊斯蘭教誕生後才走上國際舞臺。

後來隨著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種種外部環境的變化,南方人離開了從前的故土,向北遷移,來到約旦和死海以東的沙漠邊區。而北方人也逐漸向外擴張,離開阿拉比亞。然而居所的遷移和國家的統一併沒有消除往日的記憶,二者的鴻溝從來沒有填平。在同一個國家裡,他們形成兩個黨派……南阿拉伯黨和北阿拉伯黨。隨著交流的日益廣泛,兩黨之間的語言、文化以及相貌的差別,逐漸已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