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學大家。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在古琴文化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是百家爭鳴,是華夏各種思想碰撞最為激烈的時代,活動在思想舞臺上主要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陰陽家、雜家、農家等九大家。各家學說各有差異,但這九大家的思想,一直共存於華夏人的頭腦中,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因為華夏人深知各種思想的共進處:自心灑脫。世道安詳。此內心之聲的表達。正是琴心雖諸家思想各不相同,但都同樣對琴有著特殊的好感。琴,融匯百家神髏,盡展人心深處的恬靜安詳瀟灑自在之聲。所以,人們才說,琴是華夏文化的卓越代表。

    琴聲即心聲。

    帝釋天雖然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代,可卻能想象的到琴的那種至高境界,琴,也堪稱是天地中樂器之首。

    所以,在看到那古卷中的神曲,他才會毫不猶豫的將本命妖器塑造成一張琴,琴為心聲,我心即琴聲。

    “帝大哥果然是愛琴之人。琴聲即心聲,說的真好。”

    琴心眼睛明顯一亮,在紫金大陸上,並沒有和華夏一樣,不過,琴為樂器之首,乃是最先出現的樂器卻是一致的。帝釋天一句話,無疑是說出了琴的真諦。

    “我只不過是一個對音律一竅不通的人,說的只是我認為的一些淺顯的理解帝釋天神情淡然,並沒有居功的意思。

    一個清晨,琴心並沒有立即教琴,只是說起一些琴的歷史,琴的典故,和一些樂理上的事情。畢竟,帝釋天只是一個初學者。可以說,什麼都不懂,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從頭開始學起,學習音律,學習如何看琴譜,看樂譜,古琴上的琴絃,每一根又代表著什麼,發出的琴音是高還是低,韻律如何。等等。

    教的,只是理論,關於技巧,可謂片言未語。不是不教,而是需要按部就班。一點點的領會到其中的要領。就好比是小孩子學走路一樣,先學樂理以及基礎,就好比是在一步步往前走,而突然就去學技巧,無疑是連走不會,就去學跑。不摔交才怪。更加怕的是,到時候連具體在說些什麼都分不清楚。

    以帝釋天的心志,對於這個道理,自然不會不明白,所以,一點沒有著急,反正,在谷中的時間可謂相當的充沛,他的規劃是用一年到兩年時間來學琴,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時間上的問題,這些基礎,憑藉他的腦袋,自然是能很清楚的理解並吸收過來。

    化為自己的東西。真正的會,真正的懂。

    一個教的認真,一個學的認真。

    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流逝。琴心每天也就只是在清晨的時候教上一兩個時辰。其餘時候就任由帝釋天自己做其他事情。

    不管如何說,帝釋天的學琴之路,終究是踏出了第一步。

    在帝都中內的一座府邸中。華文武正與一名少女一起待在書房中。華文武的臉上滿是興奮的神色。似乎難以自制一樣,不停的在書房中走來走去。

    口中不由的叫道:“太好了。帝先生果然就是帝先生,白天才答應要幫忙,晚上就親手將供奉殿給毀了,六名供奉,全部死的連蹤跡都沒有,華清啊華清,我的“好。弟弟。供奉殿沒了,我看你還能要出什麼花樣來,你要爭皇位,我就打掉的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