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而荊州地區環境安寧,訊息靈通,交通便利,教育發達,人才濟濟,顯然比亂紛紛的家鄉更適合於學習和發展。

為了能實現叔父的夙願,諸葛亮決意留在荊州。然而,以何種方式留在荊州呢?憑著叔叔與劉表的關係,憑著大姐婆家蒯氏的勢力,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諸葛亮本可在荊州撈個一官半職。然而,諸葛亮不願意這樣,他覺得這樣做不符合自己的志向。這一點以後我們還要詳述。為了學有所成,諸葛亮要留在荊州;為了自己的志向,他又不願入仕劉表政權。他想請龐德公給出個主意。一想到龐德公,他突然心頭一亮,還用得著找他嗎?像他那樣躬耕隱居不是很好嗎?!

在襄陽城西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這裡山巒起伏,山谷幽深。眾山巒之中,最高的主峰恰好居中,因此名為隆中山。山村也因山得名,稱為隆中。隆中山起伏盤旋,勢若蟠龍。另一座大旗山與之隔谷相望,它一頭高昂,一頭緩緩下垂,像只臥虎。這裡林木茂密,修竹疊翠,泉水潺潺,池塘清澈,是修身養性、靜心讀書的好地方。在當時,隆中雖屬南陽鄧縣管轄,但它遠離戰亂紛擾的南陽郡治,靠近安定富庶的襄陽,所以諸葛亮便帶著弟弟諸葛均在這裡隱居下來。

隆中不僅有清秀的山水,而且有適於耕種的良田。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回頭望西北,隱隱龜背起;

傳雲古隆中,萬樹桑柘美。

〃萬樹桑柘美〃,正是人們辛勤勞作的結果。清幽的環境,給諸葛亮一個輕鬆、寧謐的心境,他除了平時參加田間的耕作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讀書自然是一種學習。伴著草屋稻草的幽香,伴著跳動閃耀的燭火,諸葛亮常常苦讀至深夜。諸葛亮在隆中期間都讀了些什麼書?歷史上雖無明文記載,但我們從他日後的一些言行中,可以推想出一些大概情況。

他讀過儒家著作。諸葛亮上表追尊甘夫人為昭烈皇后時說:〃臣輒與太常臣賴恭等議:《禮記》曰:〃立愛自親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不忘其親所由生也。《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又說:〃《詩》曰:〃榖則異室,死則同穴。〃故昭烈皇后宜與大行皇帝合葬,臣請太尉告宗廟,布露天下,具禮儀別奏。〃他在《便宜十六策·治人》中說:〃故經雲:〃陳之以德義而民與行,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在《便宜十六策·察疑》中說:〃《書》曰:〃三人佔,必從二人之言。〃〃《詩經》、《尚書》、《禮記》、《春秋》都是儒家的重要經典,諸葛亮在許多處加以引用,可見他對儒家著作之熟。

第14節:第二章十年砥礪(8)

他讀過法家著作。蜀漢建興元年(223),劉備病危,臨終遺詔給劉禪說:〃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詔書中所說《申子》、《韓非子》、《管子》均為法家著作。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為他抄寫法家著作,認為從這些書中可汲取治國方略。可見諸葛亮對法家著作是早有研究的。

他讀過兵家著作。上述諸葛亮為劉禪所抄寫的《六韜》,便是一部兵家著作,乃後人託名太公呂尚所撰。此外,諸葛亮在軍事論述中,多次講到孫武、孫臏之謀或其著作。諸葛亮於兵家書研習最深,在其軍事論著中,有不少重要見解是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中轉化而來的。至於其著名的八陣圖,更是從前代兵家陣圖演化而生。對此,我們將在後面軍事思想中詳論。

他讀過道家著作。諸葛亮《誡外生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老子曾說過:〃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這是老子關於〃靜〃的論述。關於〃儉〃,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關於〃淡泊〃,老子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當然,諸葛亮所說的〃靜〃、〃儉〃、〃淡泊〃與老子學說尚有差異,但他熟讀過道家著作則是毫無疑問的。

他讀過史學著作。諸葛亮的很多論述中,都引用了大量的歷史知識、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其中最典型者是他的《論讓奪》:

范蠡以去貴為高,虞卿以舍相為功,太伯以三讓為仁,燕噲以辭國為禍,堯舜以禪位為聖,孝哀以授賢為愚,武王以取殷為義,王莽以奪漢為篡,桓公以管仲為伯,秦王以趙高喪國。此皆以趣同而事異也,明者以興治,暗者以辱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