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學生,就是剛入荊州不久的諸葛亮。
這所學業堂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進入的,諸葛亮來此學習,是他的叔叔諸葛玄苦心安排的結果。
自從依附劉表以後,諸葛玄在豫章西城立住了腳跟,為向南發展找到了依託。送子侄們前往荊州,也為他們安排了穩定的棲身之地。但諸葛玄仍為他們能否在荊州長久駐足而牽腸掛肚,最讓諸葛玄關心的就是諸葛亮。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諸葛亮雖然不是他的兒子,但他從諸葛亮八歲的時候便承擔了撫養他的義務,他太瞭解諸葛亮了。這個孩子,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志向高遠,如果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將來必定會成為經邦緯世之才。然而,偏偏趕上這亂世。流離輾轉的生活,幾乎使他不能進行正常的學習。現在,他又要離開自己遠去荊州,誰來關照他的學業呢?如果因離開自己而使他中斷學業,又怎能對得起九泉之下的哥哥呢?一定要讓他繼續學習!於是,諸葛玄便修書一封交給諸葛亮弟兄,讓他們轉交給劉表,懇切地請求他關照諸葛亮的學業問題。一則劉表重視教育,喜愛善學飽學之士;二則劉表不忘舊交。所以,他對於故友的懇請慨然應允,將諸葛亮送進了學業堂。
諸葛亮一行到達荊州以後的頭兩年,諸葛玄抽空來過襄陽幾次,一來拜謁老友,二來看看侄子侄女。在此期間,諸葛玄又對侄子侄女們的生活做了進一步安排,將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襄陽著姓蒯祺,將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
諸葛玄做這樣的安排自有他的良苦用心。
蒯家是襄陽地區最有勢力的著姓之一。蒯家居祝州中廬(治今湖北南漳東北),據說是漢朝辯士蒯通的後裔。蒯氏家族與劉表的政治聯絡極其緊密,劉表在荊州創局面立穩腳跟,蒯良、蒯越兄弟出了很大力氣。特別是蒯越,〃深中足智,魁傑有雄姿〃。他幫助劉表平定了荊州,做了章陵太守。蒯祺也因對劉表有功,做了房陵太守。
龐德公是襄陽本地人,家住峴山南,長期隱居躬耕,拒不出山入仕,甚至連襄陽城府也未到過。龐德公雖然隱居不仕,但在當地卻很有名氣。劉表聽說他的名氣,便親自前去迎請,不料遭到拒絕。劉表說:〃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能給後世子孫留下什麼呢?〃龐德公回答:〃如今世人都給子孫留下危險,我卻給子孫留下安全。我所留者雖然與眾不同,但不能說我沒給子孫留下什麼。〃後來,龐德公又攜妻率子進入鹿門山採藥,使鹿門成為與隆中齊名的隱居代名詞。清朝初年,阮函曾作《答鹿門與隆中孰優》,文中說:〃隆中之所以為隆中,鹿門有以成之也。〃意思是說,諸葛亮之所以成為一代名相,與龐德公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第12節:第二章十年砥礪(6)
蒯氏是劉表集團中重要的政治力量,龐德公是在野逸民的領袖人物。諸葛玄與這兩種勢力結親,實際上為諸葛亮的進退出處做了周密的安排,使他在荊州進有政治力量支援,退有在野名士的提攜。
優越條件所起的作用總是因人而異。它對於庸人是惰性的溫床,對天才卻是騰飛的翅膀。毫無疑問,諸葛玄的苦心安排,為諸葛亮日後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叔父的這番苦心,他充分利用了這些條件,在成長的路上迅跑著。
二姐是龐德公的兒媳,諸葛亮與龐德公自然也是親戚。出於親情,出於對龐德公的尊敬,也出於向龐德公請教學問的需要,諸葛亮常常到龐家拜訪。每次進入鹿門,諸葛亮總是獨拜於龐德公的床下,恭恭敬敬地施以晚輩進見之禮。晚輩的拜見,晚輩的恭敬,在那個時代是天經地義的正常現象,所以,開始龐德公對這位年青人的恭敬並不加制止。過了不久,龐德公便很快發現,諸葛亮不僅具有一般青年人的恭敬舉止,還具有一般青年人所沒有的聰慧素質和深刻思想。他的言談話語中,還表露出一種高逸超群的志向。這是一塊未經鍛造的渾金,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龐德公覺得自己很愛與這位年青人交談,不論談時勢,還是談學問,不論談志向,還是談情趣,他都不覺得與這個後生晚輩有年齡上的隔閡。他們結成了忘年之交。
在龐德公的家裡,諸葛亮認識了司馬徽。司馬徽字德操,是潁川陽翟(治今河南禹縣)人。建安元年(196),龐德公派他十八歲的侄子龐統前往潁川陽翟去見司馬徽。經過一番交談,司馬徽嘆道:〃德公誠知人,實盛德也。〃便隨同龐統來到荊州襄陽城東居住下來。
司馬徽善於鑑別人物,但他知道劉表心胸狹隘,所以藏鋒匿芒,處處謹慎。當有人問他某某人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