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挺矛回刺,正中黃明魁右脅。塔齊布舉刀砍去,將太平軍將領斬殺。
湘軍奪得太平軍將旗,一看上面所繡的字,才知道他是太平天國秋官丞相曾添養。
曾添養是廣東人,驍悍善戰,太平軍當中,除楊秀清以外,以曾添養最會打仗。傳說曾添養死後三天眼睛還能看人,武昌的太平軍聽了,為他吃齋祭奠六天。
太平軍失去悍將,一軍奪氣,向武昌方向撤退。
湘軍進佔城陵磯以後,羅澤南升任從五品知府。
到此為止,湖南境內的太平軍,已被湘軍肅清。
湘軍從衡州發兵以來,半年時間裡,幾敗幾勝,都出乎曾國藩意料以外。湘軍的統帥談不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對勝仗沒有預見,而吃了敗仗又很沮喪。從表面看來,湘軍作戰,似乎沒有章法。
但是,湘軍的章法,其實從一開始就存在,只是比較隱蔽而已。這個章法,就是曾國藩及其幕僚和部屬的一種精神,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叫做實事求是。具體的表現,在於客觀的觀察,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
在得與失、勝與敗的教訓中,曾國藩更得益於失敗的教訓。對於曾國藩的軍事生涯,人們總是用八個字來概括,叫做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個總結,一方面強調了湘軍扎硬寨、打死仗的不服輸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曾國藩的確善於把失敗當作成功之母。
如果一支軍隊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那麼它就不可能屢敗屢戰,即便還能作戰,也是毫無意義的,只會導致失敗的無限延續,直至滅亡,而不會走向最後的勝利。惟有不斷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形成足以制勝的戰略戰術。
善於總結教訓,是讀書人的特長。湘軍堅持用書生帶兵,就有這方面的考慮。
曾國藩和他手下的書生們,不但考察湘軍的失敗,也考察清軍和太平軍的失敗。從18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