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洲前線其他國家出口。

這批物資出口到了歐洲之後,大多數使用者換取國家急需的工業生產裝置。比如,此時共和國進口的東德列車,就極大的提升了國內的貨運和客運的運力。

另外,東德由於煤炭質量不少,德國很早就在煉焦工藝上下功夫。東德具備整個歐洲最好的煉焦工廠。這些技術對中國,也是有著巨大的幫助。

所以,中國和東德的貿易越做越大,目前,對東德而言,中國已經取代了蘇聯,成為其最大的出口國,與此同時,東德也是中國產品的第一大進口國。

兩國的貿易規模在82年既出現了井噴,全年對東德出口的商品總值達100億美元。由於,兩國大多數採取了以貨易貨的交易模式,所以,貿易是平衡的。而且,東德也發現越來越依賴中國的產品。

否則,東德戰線都有崩潰的危險。

當然了,不僅僅是東德,實際上,華約國家不少都在考慮換一個老大了。暫時,中國的實力還未超過蘇聯,但趨勢是明擺著,很快中國就會成為社會主義陣營最具實力的巨頭。

而中國出口的產品,比蘇聯還便宜。

原本,蘇聯靠著其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對華約陣營和經互會成員國是有支配地位。華約國家的產業都是畸形不健全的,任何一個國家離開了蘇聯,經濟都會出現倒退和崩潰。另外,就是蘇聯的石油等等產品,過去是以遠遠低於國際市場價的價格,向那些盟友供應。

可以肯定的說,其他的世界的歷史上,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之類的,很多程度是俄羅斯要分家,覺得自己吃了大虧,不想被別人佔便宜。

當然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後果是,少數寡頭賺了,但這些國家全部都成為了輸家。

玉門關戰役結束後,國內總結的戰鬥得失後,覺得有必要進一步跟歐洲合作,以此來分攤共和國的壓力。

不僅僅是來自於軍事上的壓力,也來自於經濟層面的壓力。因為,共和國一面需要打仗,一面需要經濟建設。戰爭方面消耗太多物資,經濟建設方面就會慢了下來。

所以部隊壓抑著進攻的衝動,實際上,真要是拼了老命,捨得畫血本,軍隊可以一路打到喀什巢穴附近。深入巢**部或許做不到,但是不惜�